摇脣鼓舌
拼音
yáo chún gǔ shé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áo的字 拼音为chún的字 拼音为gǔ的字 拼音为shé的字 拼音为yao的字 拼音为chun的字 拼音为gu的字 拼音为she的字基础解释
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庄子·盗跖》:“摇脣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魏书·萧衍传》:“曲体胁肩,摇脣鼓舌,候当朝之顾指,邀在位之餘论。”亦作“摇唇鼓舌”。宋 洪迈《夷坚甲志·高俊入冥》:“又一女反缚,以钳钳其舌。吏曰:‘生前好摇唇鼓舌者。’”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梁兄 眼大如豆,乃亦摇唇鼓舌,吹毛求疵,那足为月旦评!”郭沫若《虎符》第三幕:“那些人除掉摇唇鼓舌之外,实在也没有多么大的本领。”亦省作“摇脣”、“摇鼓”、“摇唇”。《北史·尉瑾传》:“好学 吴 人摇脣振足,为人所哂。”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凡封章建议,务更张、喜激昂辈摇鼓捭闔,公悉屏之。”章炳麟《文学总略》:“战国 从横之士,抵掌摇唇,亦多积句,是则耦丽之体,适可称职。”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摇脣鼓舌-辞源3【摇脣鼓舌】謂賣弄口才。莊子 盜跖:“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摇脣鼓舌,擅生是非。”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yáo chún gǔ shé
1、[巧舌如簧]qiǎo shé rú huáng
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2、[花言巧语]huā yán qiǎo yǔ
原指铺张修饰而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章。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假而动听的话。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也。”
反义词
yáo chún gǔ shé
1、[沉默寡言]chén mò guǎ yán
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2、[哑口无言]yǎ kǒu wú yán
哑口:像哑巴一样。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