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
拼音
tí qí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í的字 拼音为qín的字 拼音为ti的字 拼音为qin的字基础解释
弦乐器,有四根弦,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四种。详细解释
弦乐器。胡琴的一种。
明 西泠长 《芙蓉影·春饯》:“这是 姑苏 潘落斋 絶妙清曲,更兼提琴簫管、丝索串戏,无一不精。” 徐珂 《清稗类钞·音乐·提琴》:“提琴,圆木为槽,上冒蟒皮而空其下,竹柄贯槽中,柄端刻木为龙首,柄有小环,贯四絃於其中,槽面正平,设柱以承絃。竹片为弓,马尾双絃,间而轧之。”
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总称。亦单指小提琴。
巴金 《新生》:“她底像提琴一样柔软的声音流进了我底心里,我觉得我要哭了。”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二章:“ 徐芳 知道他心中难过,想独自呆一会儿,就叹了口气,背起背包、提琴,独自回村里去了。”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提琴-中華語文大辭典提琴提琴ㄊ丨ˊ ㄑ丨ㄣˊtíqín弓弦樂器名。泛指有琴桿,需一手持桿,另一手持琴弓的弓弦樂器。各種提琴形制相似,木製,琴身呈葫蘆形,四根弦。可分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提琴-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提琴ㄊㄧˊ ㄑㄧㄣˊtí qín樂器名:⑴中國拉弦樂器。參見「胡琴胡琴」條。⑵西洋弦樂器。木製,四根弦。其特徵是琴身呈肋骨狀。指板尾端有琴軫斗及渦卷形狀,具琴馬、響板、弦支撐部等部分。演奏時,將琴身挾於下頷與左鎖骨之間,以左手執琴頸按弦,右手執弓摩擦而出聲。且其具有充滿感情而敏感的音色,有其他樂器所做不到的漸強與漸弱,演奏的變換廣泛,不僅包括許多方法,也可運用泛音及撥弦演奏,故有「樂器之后」的雅稱。包括小提琴、大提琴、低音古提琴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tí qín
1、他潇洒自如地拉着提琴,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