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覆
拼音
yǎn fù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ǎn的字 拼音为fù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 拼音为fu的字基础解释
1.遮盖乌云掩覆了山巅。详细解释
遮蔽。
《红楼梦》第四九回:“原来这 芦雪庭 盖在一个傍山临水河滩之上……四面皆是芦苇掩覆。”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潭的南沿是岩壁的高岸,有些地方有几株很茂盛的榕树掩覆着。”
埋葬。
《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 晏娥儿 ﹞乃解衣以覆 桓公 之尸,復肩负窗槅二扇以盖之,权当掩覆之意。”
掩盖;掩饰。
《三国志·魏志·曹衮传》:“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旧唐书·德宗纪上》:“朕志在推诚,事皆掩覆,礼遇转厚,委任益隆。”《元典章·刑部十·诸赃三》:“取钱物之人惧罪,因而隐讳;其与钱之人惧罪,亦不肯説,而相互掩覆,人莫能知,难於败露。”
躲藏。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
倾覆,倒塌。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掩覆-汉语大词典掩覆1.遮蔽。
●《红楼梦》第四九回:“原来这芦雪庭盖在一个傍山临水河滩之上……四面皆是芦苇掩覆。”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潭的南沿是岩壁的高岸,有些地方有几株很茂盛的榕树掩覆着。”
2.埋葬。
3.掩盖;掩饰。
●《三国志·魏志·曹衮传》:“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
●《旧唐书·德宗纪上》:“朕志在推诚,事皆掩覆,礼遇转厚,委任益隆。”
●《元典章·刑部十·诸赃三》:“取钱物之人惧罪,因而隐讳;其与钱之人惧罪,亦不肯说,而相互掩覆,人莫能知,难于败露。”
4.躲藏。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
5.倾覆,倒塌。
掩覆(2)掩盖。
●宋司马光《论夏令公谥状》:“知竦平生不协群望,不欲委之有司,概以公议,且将掩覆其短,推见所长,故定谥于中,而后宣示于外。”
●《明史·杨士奇传》:“人有小过,尝为掩覆之。”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五·方尔止》:“每见人诵诗者,辄为窜改,其人不乐,方亦不顾也。然退未尝不称其长而掩覆其短。”
【掩覆】遮蓋。三國志 魏 中山恭王袞傳勑令:“事兄以敬,恤弟以慈;兄弟有不良之行,當造膝諫之。……其微過細故,當掩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