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
拼音
bá hé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á的字 拼音为hé的字 拼音为ba的字 拼音为he的字基础解释
一种体育运动,人数相等的两队队员,分别握住长绳两端,向相反方向用力拉绳,把绳上系着标志的一点拉过规定界线为胜。详细解释
我国传统的一项体育运动。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握住长绳两端,双方用力拉绳,把绳上系着的标志拉过规定界线为胜。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拔河》:“拔河,古谓之牵鉤……今民则用大麻絙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繫小索数百条挂於胸前,分二朋,两向齐挽,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新唐书·中宗纪》:“ 景龙 三年……及皇后幸 玄武门 ,观宫女拔河,为宫市以嬉。” 宋 梅尧臣 《江学士画鬼拔河篇》:“分明八鬼拔河戏,中建二旗观却前。”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八章:“这一下,油纸伞变成降落伞,两人紧紧的把它拉住,像跟顽皮的风拔河。”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拔河-中華語文大辭典拔河拔河ㄅㄚˊ ㄏㄜˊbáhé一種比賽力氣大小的運動。人數相等的兩隊各持繩索一端,同時向各自的方向用力拉繩,以能將繩子中間繫上的標識拉過規定界限者為勝。
拔河-辞源3【拔河】雙方各執繩一端進行角力的體育活動。南朝 梁 宗懍 荆楚歲時記謂之“施鈎之戲”,或作“扳絙”。舊唐書 中宗紀 景龍四年:“令中書門下供奉官五品已上、文武三品已上并諸學士等,自 芳林門入集於 梨園毬場,分朋拔河,帝與皇后、公主親往觀之。”參閲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六 拔河、唐缺名 景龍文舘記(宋 曾慥 類説六)。參見“牽鈎”。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bá hé
1、我们班取得了这次拔河比赛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