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
拼音
niān huā wēi xiào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niān的字 拼音为huā的字 拼音为wēi的字 拼音为xiào的字 拼音为nian的字 拼音为hua的字 拼音为wei的字 拼音为xiao的字基础解释
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详细解释
- 【解释】: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 【出自】:《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
- 【示例】: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是亦缘也。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
按字解释
拈:用手指搓捏或拿东西。
花: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通常由花托、花萼、花冠、花蕊组成。花有各种形状和颜色。
微笑:轻微地笑;轻微的笑。
词典解释
拈花微笑-中華語文大辭典拈花微笑拈花微笑ㄋ丨ㄢˊ ㄏㄨㄚ ㄨㄟˊ ㄒ丨ㄠˋniánhuā-wéixiàoㄋ丨ㄢ ㄏㄨㄚ ㄨㄟ ㄒ丨ㄠˋniānhuā-wēixiào1.佛家語。《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記載:釋迦牟尼在靈山會上說法,大梵天王獻上金色波羅花,佛即拈花示眾。大眾不解其意,唯有摩訶迦葉破顏微笑。佛說,這是不立文字的教外別傳法門,今付與迦葉。後以「拈花微笑」比喻徹悟禪理;也比喻心領神會或彼此心意一致。[例]自家做來做去,原覺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2.手拿著花,嘴帶著笑意。形容女子柔美的姿態。[例]壁上畫有散花天女,~,櫻脣欲動,眼波將流。
拈花微笑-辞源3【拈花微笑】相傳 釋迦牟尼在 靈山會上,拈花示衆,是時衆皆默然,惟 迦葉破顔微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别傳,付囑 摩訶迦葉。”見 五燈會元一 釋迦牟尼佛。此謂禪宗以心傳心。後因以拈花微笑比喻情意相通,心心相印。鏡花緣一〇〇:“自家做來做去,原覺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緣也。”
出处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引证
宋-楼钥--《跋正法眼藏》:休休休,莫莫莫。若要拈花微笑底事,不二法门也低一著。
元-袁桷--《书笑堂偈颂后》:拈花微笑,大雄传道之旨也。不笑不足以为道。
明-唐寅--《嗅花观音》诗:拈花微笑破檀唇,悟得尘埃色相身。
清-魏秀仁-二八回-《花月痕》:只菩萨闲情,却是拈花微笑,再不为情字去苦恼。
故事
宋-楼钥--《跋正法眼藏》:休休休,莫莫莫。若要拈花微笑底事,不二法门也低一著。
元-袁桷--《书笑堂偈颂后》:拈花微笑,大雄传道之旨也。不笑不足以为道。
明-唐寅--《嗅花观音》诗:拈花微笑破檀唇,悟得尘埃色相身。
清-魏秀仁-二八回-《花月痕》:只菩萨闲情,却是拈花微笑,再不为情字去苦恼。
造句
niān huā wēi xiào
1、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缘也。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
接龙
笑里藏刀 刀光血影 影影绰绰 绰绰有余 余桃啖君 君子不器 器二不匮组词
近义词
niān huā wēi xiào
1、[拈花一笑]niān huā yī xiào
比喻心心相印、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