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发文身
拼音
pī fà wén shē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pī的字 拼音为fà的字 拼音为wén的字 拼音为shēn的字 拼音为pi的字 拼音为fa的字 拼音为wen的字 拼音为shen的字基础解释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详细解释
- 【解释】: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 【出自】:《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 【示例】:禹入裸国,~;墨子入楚,锦衣吹笙。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按字解释
披发:披散头发。
文身:在身体上刺画有色的花纹或图案。
词典解释
披发文身-中华成语大词典披发文身
【拼音】:pī fà wén shēn
解释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出处
《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示例
禹入裸国,~;墨子入楚,锦衣吹笙。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近义词
被发文身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外表
出处
《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引证
宋-孟元老-卷七-《东京梦华录》:烟中有七人,皆披发文身,着青纱短后之衣,锦绣围肚看带。
近代-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禹入裸国,披发文身;墨子入楚,锦衣吹笙。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65.06:宋末周密著《武林旧事》,详细记录了南宋时代的社会生活,在“观潮”一节里,有声有色地描写青年人在钱塘江潮水里游泳的本领:“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故事
宋-孟元老-卷七-《东京梦华录》:烟中有七人,皆披发文身,着青纱短后之衣,锦绣围肚看带。
近代-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禹入裸国,披发文身;墨子入楚,锦衣吹笙。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65.06:宋末周密著《武林旧事》,详细记录了南宋时代的社会生活,在“观潮”一节里,有声有色地描写青年人在钱塘江潮水里游泳的本领:“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造句
pī fà wén shēn
1、在世界上少数未开发地区,仍有刀耕火种、披发文身的习俗存在。
接龙
身先士卒 卒擅天下 下不为例 例行差事 事必躬亲 亲如骨肉 肉麻当有趣 趣舍有时 时不再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不善 善门难开 开合自如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知人知面不知心 心花怒放 放长线钓大鱼 鱼目混珠 珠还合浦组词
近义词
pī fà wén shēn
1、[披发左衽]pī fà zuǒ rèn
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2、[被发文身]pī fà wén shēn
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