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珠
拼音
bào ēn zh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ào的字 拼音为ēn的字 拼音为zhū的字 拼音为bao的字 拼音为en的字 拼音为zhu的字基础解释
1.《艺文类聚》卷八四引辛氏《三秦记》:“昆明池昔有人钓鱼,纶絶而去,遂通梦於汉武帝,求去钩。 2.即隋珠。详细解释
《艺文类聚》卷八四引 辛 氏《三秦记》:“ 昆明池 昔有人钓鱼,纶絶而去,遂通梦於 汉武帝 ,求去钩。
帝 明日戏於池,见大鱼衔索, 帝 曰:‘岂梦所见耶?’取而放之。间三日,池边得明珠一双, 帝 曰:‘岂非鱼之报耶!’”后用为报恩之典,称“报恩珠”。 唐 沉佺期 《移禁司刑》诗:“ 汉皇 虚沼上,容有报恩珠。”
即隋珠。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您吻儿鼓,爪儿露,这是蛇啣径寸的报恩珠,俺怎对付?”参见“ 报珠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报恩珠-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报恩珠
【出典】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 “隋县溠水侧,有‘断蛇丘’。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 同上又:“哙参,养母至孝。曾有玄鹤,为弋人所射,穷而归参。参收养,疗治其疮,愈而放之。后鹤夜到门外,参执烛视之,见鹤雌雄双至,各衔明珠,以报参焉。”又,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八十四《宝玉部下》引《三秦记》:“昆明池,昔有人钓鱼,纶绝而去。遂通梦于汉武帝,求去钓。帝明日戏于池,见大鱼衔索。帝曰:‘岂梦所见耶!’取而放之。间三日,池边得明珠一双,帝曰:‘岂非鱼之报耶!’”
又《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十七《蛇二·海州猎人》记海州猎人在东海山中射鹿,遇一巨蛇,将他及弓箭衔走,渡海至一山,蛇置猎人及弓箭于山顶。俄而又有一巨蛇至,身形更巨。两蛇斗,盘缠相噬。猎人悟,知蛇衔他来至山上,欲其相助,于是箭射后至蛇之目,数矢累中,巨蛇死。衔他至此山之蛇,首尾皆伤,却衔大真珠瑟瑟等数斗致谢,并送猎人归至本地。
【释义】 有关异类衔珠报恩故事颇多,兹录以上数事。其中最著名的,是隋侯珠的故事,古人常以“隋珠”与“和璧”并举,比喻稀世之宝。
【例句】 我可也须识报恩珠,怎敢便不饮盗泉余。(秦简夫杂剧《宜秋山赵礼让肥》第四折[得胜令])赵礼将马武曾赠他的东西回赠马武,并比喻成“报恩珠”。
报恩珠1.《艺文类聚》卷八四引辛氏《三秦记》:“昆明池昔有人钓鱼,纶绝而去,遂通梦于汉武帝,求去钩。
●帝明日戏于池,见大鱼衔索,帝曰:‘岂梦所见耶?’取而放之。间三日,池边得明珠一双,帝曰:‘岂非鱼之报耶!’”后用为报恩之典,称“报恩珠”。
●唐沈佺期《移禁司刑》诗:“汉皇虚沼上,容有报恩珠。”
2.即隋珠。
●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摺:“您吻儿鼓,爪儿露,这是蛇衔径寸的报恩珠,俺怎对付?”
参见“报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