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干
拼音
zhé gā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é的字 拼音为qián的字 拼音为she的字 拼音为qian的字基础解释
指赠送礼品时用钱来代替。详细解释
指漕运中规定的粮食损耗。
《明史·食货志三》:“水次折乾,沿途侵盗,妄称水火,至有凿船自沉者。”
谓以钱代替实物。
明 焦竑 《玉堂丛语·规讽》:“ 王晋溪 总制三边时,每一巡边,虽打中火,亦费百金,未尝折乾。到处皆要供具,烧羊亦数头。” 赵佩如 常宝堃 《新灯谜》:“乙:咱赌一盒烟卷。甲:烟卷还得去买,干脆折干赌两千块钱。”
谓用金银财物行贿送礼。
《明史·兵志二》:“折乾者,卫卒纳银将弁以免其行,有事则召募以应。”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抗疏》:“凡官吏,恣婪索,尽无遗。綵缎金花以及折乾等礼似山堆,敲剥灾民,抛妻卖儿。”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折干-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折干zhé∥ɡān
(~儿)动指赠送礼品时用钱来代替。
折干1.指漕运中规定的粮食损耗。
●《明史·食货志三》:“水次折干,沿途侵盗,妄称水火,至有凿船自沉者。”
2.谓以钱代替实物。
●明焦竑《玉堂丛语·规讽》:“王晋溪总制三边时,每一巡边,虽打中火,亦费百金,未尝折干。到处皆要供具,烧羊亦数头。”
●赵佩如常宝坤《新灯谜》:“乙:咱赌一盒烟卷。甲:烟卷还得去买,干脆折干赌两千块钱。”
3.谓用金银财物行贿送礼。
●《明史·兵志二》:“折干者,卫卒纳银将弁以免其行,有事则召募以应。”
●清蒋士铨《临川梦·抗疏》:“凡官吏,恣婪索,尽无遗。彩缎金花以及折干等礼似山堆,敲剥灾民,抛妻卖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