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
拼音
dǎ cǎo jīng shé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ǎ的字 拼音为cǎo的字 拼音为jīng的字 拼音为shé的字 拼音为da的字 拼音为cao的字 拼音为jing的字 拼音为she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打:击,敲,攻击。
草: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
惊:震动。
蛇: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
词典解释
打草惊蛇-中華語文大辭典同:打草驚蛇
打草惊蛇-中华成语大词典打草惊蛇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解释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出处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示例
空自去“~”,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
近义词
操之过急、因小失大
反义词
欲擒故纵、引蛇出洞
语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否定句
英文
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
日文
粗忽 (そこつ)をして相手 (あいて)に感 (かん)づかれている
法文
si l'on remue l'herbe le serpent s'enfuira
德文
auf das Gras schlagen und die Schlange aufscheuchen
俄文
ворошá пáлкой траву,вспугнуть змею
成语故事
南唐时当涂县令王鲁,爱财如命,贪赃枉法,手下纷纷效仿他敲诈民脂民膏。一天,百姓联名写一份状子控告县衙主簿营私舞弊,贪赃受贿,王鲁担心事情闹大,就压下案子,在状子上写道:“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出处
引证
宋-朱熹--《答黄仁卿书》:但恐见黄商伯狼狈后,打草惊蛇,亦不敢放手做事耳。
当代-蒋和森--《黄梅雨·一只漂到江心的船》:既然他已同意不打蕲州,这就好办了。何必打草惊蛇?
当代-王家斌-第一一章-《迷魂泉·雪人》:你呀,老齐。脑子缺了根弦,你忘记吕副主任讲,在石竹口外调材料来到之前,不要打草惊蛇吗?
宋-赵善括--《戊戌十月初四夜梦作弥勒赞》:当初打草惊蛇,而今缘墙穴壁,手里这条拄杖,便与鞭臀打脊。
元末明初-施耐庵-三九回-《水浒传》:江州离此间路远,军马去时,诚恐因而惹祸,打草惊蛇,倒送宋公明性命。
清-黄世仲-一一回-《洪秀全演义》:若牵连多人,不免打草惊蛇,反令朝贵得以走避,实为失着。
当代-刘白羽-九章-《第二个太阳》:不管它,不能打草惊蛇,不能让敌人牵住鼻子走,这是兵家最忌!
元-白朴-第三折-《墙头马上》:谁更敢倒凤颠鸾,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
当代-马烽、西戎-第十回-《吕梁英雄传》:老武赶紧告诉大家,事情要慢慢干,不要性急,走漏了风声,打草惊蛇,就会坏了大事。
元末明初-施耐庵-第二十九回-《水浒全传》: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
现代-姚雪垠-二卷九章-《李自成》:你今天明天暂不要打草惊蛇,先稳住他们的心。
明-冯梦龙-卷二十-《醒世恒言》:如今若去,便是打草惊蛇,必被躲过,可不劳而无功,却又错过了会试。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五・泐潭怀澄禅师》:师一日见僧披衲,师曰:“得恁么好针线?”曰:“祇要牢固。”师曰:“打草惊蛇作甚么?”曰:“客来须看。”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附录・天童宏智和尚疏》:打草惊蛇之句,探竿影草之功。
明-吴承恩-第六七回-《西游记》:行者见了笑道:“妖怪走了,你还扑甚的了?”八戒道:“老猪在此打草惊蛇哩!”
清-李宝嘉-第一回-《文明小史》: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清-西周生-第八回-《醒世姻缘传》:若只依了晁夫人之分付,据实学舌,倒也是打草惊蛇,他却又增添上了许些。
故事
宋-朱熹--《答黄仁卿书》:但恐见黄商伯狼狈后,打草惊蛇,亦不敢放手做事耳。
当代-蒋和森--《黄梅雨·一只漂到江心的船》:既然他已同意不打蕲州,这就好办了。何必打草惊蛇?
当代-王家斌-第一一章-《迷魂泉·雪人》:你呀,老齐。脑子缺了根弦,你忘记吕副主任讲,在石竹口外调材料来到之前,不要打草惊蛇吗?
宋-赵善括--《戊戌十月初四夜梦作弥勒赞》:当初打草惊蛇,而今缘墙穴壁,手里这条拄杖,便与鞭臀打脊。
元末明初-施耐庵-三九回-《水浒传》:江州离此间路远,军马去时,诚恐因而惹祸,打草惊蛇,倒送宋公明性命。
清-黄世仲-一一回-《洪秀全演义》:若牵连多人,不免打草惊蛇,反令朝贵得以走避,实为失着。
当代-刘白羽-九章-《第二个太阳》:不管它,不能打草惊蛇,不能让敌人牵住鼻子走,这是兵家最忌!
元-白朴-第三折-《墙头马上》:谁更敢倒凤颠鸾,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
当代-马烽、西戎-第十回-《吕梁英雄传》:老武赶紧告诉大家,事情要慢慢干,不要性急,走漏了风声,打草惊蛇,就会坏了大事。
元末明初-施耐庵-第二十九回-《水浒全传》: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
现代-姚雪垠-二卷九章-《李自成》:你今天明天暂不要打草惊蛇,先稳住他们的心。
明-冯梦龙-卷二十-《醒世恒言》:如今若去,便是打草惊蛇,必被躲过,可不劳而无功,却又错过了会试。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五・泐潭怀澄禅师》:师一日见僧披衲,师曰:“得恁么好针线?”曰:“祇要牢固。”师曰:“打草惊蛇作甚么?”曰:“客来须看。”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附录・天童宏智和尚疏》:打草惊蛇之句,探竿影草之功。
明-吴承恩-第六七回-《西游记》:行者见了笑道:“妖怪走了,你还扑甚的了?”八戒道:“老猪在此打草惊蛇哩!”
清-李宝嘉-第一回-《文明小史》: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清-西周生-第八回-《醒世姻缘传》:若只依了晁夫人之分付,据实学舌,倒也是打草惊蛇,他却又增添上了许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