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性
拼音
cái xì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cái的字 拼音为xìng的字 拼音为cai的字 拼音为xing的字基础解释
该词组是指人的才能和禀性。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才性 -中国文化史辞典一、人性論命題之一。才,指構成人的材料;性,指人的道德屬性。孟子認為人皆具有仁、義、禮、智之四端,故人性皆善,“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孟子·告子上》)。宋程頤認為才與性不同,“性無不善,而有不善之才也”(《二程遺書》卷十八)。“性出於天,才出於氣”(卷十九)。朱熹認為:“人有是性,則有是才。性既善則才亦善。”(《四書章句集注》)二、魏晉間談玄命題之一。指才能和性格關系。當時有才性同、異、離、合等四種說法(見《世說新語·文學》)。
才性-汉语大词典才性1.才能禀赋。
●《荀子·修身》:“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
●《孔丛子·连丛子下》:“人之才性受天有分,若如君之论,则成王伯禽虽致泰平,皆当以不圣蒙弗克负荷之罪乎?”
●《元典章·礼部五·医学》:“若有民间良家子弟,才性可以教诲,愿就学者听。”
●康有为《大同书》丁部:“凡言平等者,必其物之才性、知识、形状、体格有可以平等者,乃可以平等行之。”
2.资质性情。才,通“材”。
●《世说新语·赏誉》“诸人当来寻温元甫”
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诸公赞》:“温几,字元甫,太原人,才性清婉。”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摺:“据相貌,凭才性,我从来心硬,一见了也留情。”
3.才能和性格。
●《世说新语·文学》“钟会作《四本论》”
南朝梁刘孝标注引《魏志》:“会尝论才性同异,传于世。”
●清侯康《补<三国><艺文志>》卷四:“《傅嘏传》称嘏常论才性同异,钟会集而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