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
拼音
shǒu wǔ zú dǎo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ǒu的字 拼音为wǔ的字 拼音为zú的字 拼音为dǎo的字 拼音为shou的字 拼音为wu的字 拼音为zu的字 拼音为dao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手: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
舞:舞动,挥舞。
足:脚。
蹈:顿足踏地。
词典解释
手舞足蹈-中華語文大辭典手舞足蹈ㄕㄡˇ ㄨˇ ㄗㄨˊ ㄉㄠˋshǒuwǔ-zúdàoㄕㄡˇ ㄨˇ ㄗㄨˊ ㄉㄠˇshǒuwǔ-zúdǎo手、腳舞動跳躍。語本《詩經‧大序》。形容非常歡欣喜悅。[例]一聽到他得獎的消息,全家人立刻~起來。
手舞足蹈-中华成语大词典手舞足蹈
【拼音】:shǒu wǔ zú dǎo
解释
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指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出处
《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示例
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得~起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近义词
欢天喜地、欢欣鼓舞、兴高采烈
反义词
闷闷不乐、不苟言笑
语法
作谓语、状语;指人得意
英文
dance for joy
日文
てんてこまいする
法文
danser de joie
德文
vor Freude auβer sich sein
出处
引证
清-曹雪芹-第四十一回-《红楼梦》: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得手舞足蹈起来。
战国-公孙尼子--《礼记·乐记》: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明-荑秋散人-六回-《玉娇梨》:学生偶尔看月到此,因闻佳句清妙,不觉手舞足蹈,失声唐突,多得罪了。
清-李渔-二回-《十二楼·夏宜楼》:想到此处,就手舞足蹈起来,如飞转到书房,拈起兔毫,一挥而就。
近代-柔石--《一个伟大的印象》:在我们底每一个人底背后,恍惚地有着几千百万的群众底影子,他们都在高声地庆祝着,唤呼着,手舞足蹈地欢乐着。
唐-刘肃--《大唐新语·识量》:比来朝官不依礼法,身有哀惨,陪厕朝贺,手舞足蹈,公违宪章,名教既亏,实玷皇化。
南朝宋-刘彧--《白纻篇大雅》:在心曰志发言诗,声成于文被管丝。手舞足蹈欣泰时,移风易俗王化基。
元末明初-施耐庵-三九回-《水浒传》:宋江写罢.......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
明-冯梦龙-六-《醒世恒言》:那些奴仆,因家主得了官,一个个手舞足蹈,好不兴头!
故事
清-曹雪芹-第四十一回-《红楼梦》: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得手舞足蹈起来。
战国-公孙尼子--《礼记·乐记》: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明-荑秋散人-六回-《玉娇梨》:学生偶尔看月到此,因闻佳句清妙,不觉手舞足蹈,失声唐突,多得罪了。
清-李渔-二回-《十二楼·夏宜楼》:想到此处,就手舞足蹈起来,如飞转到书房,拈起兔毫,一挥而就。
近代-柔石--《一个伟大的印象》:在我们底每一个人底背后,恍惚地有着几千百万的群众底影子,他们都在高声地庆祝着,唤呼着,手舞足蹈地欢乐着。
唐-刘肃--《大唐新语·识量》:比来朝官不依礼法,身有哀惨,陪厕朝贺,手舞足蹈,公违宪章,名教既亏,实玷皇化。
南朝宋-刘彧--《白纻篇大雅》:在心曰志发言诗,声成于文被管丝。手舞足蹈欣泰时,移风易俗王化基。
元末明初-施耐庵-三九回-《水浒传》:宋江写罢.......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
明-冯梦龙-六-《醒世恒言》:那些奴仆,因家主得了官,一个个手舞足蹈,好不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