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前毖后
拼音
chéng qián bì hòu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chéng的字 拼音为qián的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hòu的字 拼音为cheng的字 拼音为qian的字 拼音为bi的字 拼音为hou的字基础解释
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详细解释
- 【解释】: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 【出自】:《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 【示例】:唐总理~,实不欲再当此任,只是需款甚急,又不好不硬着头皮,出去商办。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回 -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吸取教训以后小心
按字解释
惩:警戒,惩戒。
前:过去的时候;较早的时间。
毖:谨慎,小心。
后:指某事物产生之后。
词典解释
惩前毖后-中華語文大辭典同:懲前毖後
惩前毖后-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懲前毖後
出处
《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引证
明-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书牍九·答河道自湖计河漕》:顷丹阳浅阻,当事诸公,毕智竭力,仅克有济,惩前毖后,预为先事之图可也。
现代-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
清-蔡东藩-第八一回-《清史演义》:日本师至,乱事已靖,于此不惩前毖后,犹令朝日结约,宁非大误?
清-吴伟业--《吴梅村全集·五七·劾元臣疏》:臣念切忧时,义存报主,敢以惩前毖后之道,首效箴规。
明-高攀龙--《与王东里黄门书》:然人臣为国,当杜渐防微,惩前毖后,有无疆之思,不宜为乱贼脱罪,为君父种祸。
当代-李洱-一部-《花腔》:那人说,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他会查个水落石出的。
故事
明-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书牍九·答河道自湖计河漕》:顷丹阳浅阻,当事诸公,毕智竭力,仅克有济,惩前毖后,预为先事之图可也。
现代-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
清-蔡东藩-第八一回-《清史演义》:日本师至,乱事已靖,于此不惩前毖后,犹令朝日结约,宁非大误?
清-吴伟业--《吴梅村全集·五七·劾元臣疏》:臣念切忧时,义存报主,敢以惩前毖后之道,首效箴规。
明-高攀龙--《与王东里黄门书》:然人臣为国,当杜渐防微,惩前毖后,有无疆之思,不宜为乱贼脱罪,为君父种祸。
当代-李洱-一部-《花腔》:那人说,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他会查个水落石出的。
造句
chéng qián bì hòu
1、对于犯错误的同志,包括犯了严重错误的同志,我们都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2、对犯错误的人,我们应该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
接龙
后继无人 人地生疏 疏不间亲 亲如骨肉 肉麻当有趣 趣舍有时 时不再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不善 善门难开 开合自如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知人知面不知心 心花怒放 放长线钓大鱼 鱼目混珠 珠还合浦组词
近义词
chéng qián bì hòu
1、[先来后到]xiān lái hòu dào
按照来到的先后确定次序。
2、[严惩不贷]yán chéng bù dài
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3、[杀一儆百]shā yī jǐng bǎi
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4、[小惩大诫]xiǎo chéng dà jiè
惩:惩罚;诫:警告,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反义词
chéng qián bì hòu
1、[重蹈覆辙]chóng dǎo fù zhé
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