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
拼音
jīng hó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īng的字 拼音为hóng的字 拼音为jing的字 拼音为hong的字基础解释
比喻美人体态的轻盈。详细解释
惊飞的鸿雁。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三国 魏 嵇康 《赠秀才入军》诗之一:“仰落惊鸿,俯引渊鱼。”
形容美女轻盈优美的舞姿。
唐 刘禹锡 《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诗:“彩笔諭戎矜倚马,华堂留客看惊鸿。” 宋 张先 《天仙子·观舞》词:“惊鸿奔,风袂飘颻无定準。” 清 龚自珍 《霓裳中序第一》词:“惊鸿起,素衣二八,舞罢老蟾泣。”
借指体态轻盈的美女或旧爱。
唐 韦应物 《冬夜》诗:“晚岁沦夙志,惊鸿感深哀。” 明 唐寅 《题仕女图》诗:“梅花萧寺日斜时,驀见惊鸿软玉枝。” 清 李渔 《玉搔头·闻警》:“只要在风涛影里慰惊鸿,谁想在云霄顶上终日困飞龙。”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惊鸿-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驚鴻
惊鸿-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惊鸿
【出典】 《文选》卷一九三国魏·曹子建(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唐·李善注:“边让《章华台赋》曰:‘体迅轻鸿。’”
【释义】 曹植《洛神赋》以“翩若惊鸿”形容洛神体态之轻盈优美。后因以“惊鸿”喻指美女。
【例句】 ①分首惊鸿不驻,烛火虹桥,难寻弄波微步。(贺铸《下水船》[芳草青门路]520)这里以“惊鸿”指别去的女子,表现惜别之情。②曾经洛浦见惊鸿,关山隔,梦魂通。(周邦彦《燕归梁·晓》619)这里以“惊鸿”指忆中女子,表示对她梦寐不忘。③行云自随语燕,回雪趁惊鸿。(毛滂《诉衷情·三月八日仲存席上见吴家歌舞》676)这里以“惊鸿”指吴家舞妓,赞其体态轻盈优美。④隼绀城西阙,教妾惊鸿回雪。(毛滂《调笑·泰娘》689)这里以“惊鸿”赞美泰娘舞姿之美。⑤前村夜舞,化作惊鸿留不住。(吕渭老《减字木兰花》[雨帘高卷]1124)这里以“惊鸿”比所咏舞女,叹惜她之离去。⑥怜舞燕,惜惊鸿,想独步吴宫。(高观国《意难忘·代赠》2365)这里以“惊鸿”映衬所赠女子,赞她美若洛神。⑦不见彩云双袖、舞惊鸿。(方千里《虞美人》[花台响彻歌声缓]2503)这里以“惊鸿”指所忆之舞妓,叹惜不能再见她美妙舞姿。⑧好筑避风台护取,莫遣惊鸿飞去。(刘克庄《清平乐·赠陈参议师文侍儿》2643)这里以“惊鸿”指陈师文侍儿,赞她体态轻盈飘逸。⑨惊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黄孝迈《水龙吟》[自侧金巵]2773)这里以“惊鸿”指“淡妆人”。⑩井梧彫、铜铺低亚,映小眉、瞥见立惊鸿。(吴文英《八声甘州·和梅津》2926)这里以“惊鸿”指所追念的女子,赞其体态之美,表露思慕之情。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jīng hóng
1、往事一桩桩一幕幕又呈现在眼前,她的身影翩若惊鸿,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jīng hóng
1、[婵娟]chán juān
形容姿态美好。古诗文里多用来形容女子,也形容月亮、花等。
2、[尤物]yóu wù
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3、[游龙]yóu lóng
1.游动的蛟龙。 2.荭草的别名。 3.游动的龙。比喻姿态婀娜。 4.喻良马。
4、[落雁]luò yàn
同“落雁沉鱼”。明 陈汝元《金莲记·诟奸》:“莫空辜落雁娇容,再完成驾鹊良缘。”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二:“柔卿 和云:‘生小原无落雁容,秋风偶觉病身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