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鼓
拼音
xuán gǔ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xuán的字 拼音为gǔ的字 拼音为xuan的字 拼音为gu的字基础解释
1.悬挂在架上的鼓。始于周代。 2.古时官署所挂的鼓。供击鼓求见之用。 3.亦作“悬皷”。比喻落日。详细解释
悬挂在架上的鼓。始于 周 代。
《隋书·音乐志下》:“ 夏后氏 加四足,谓之足鼓。 殷 人柱贯之,谓之楹鼓。 周 人悬之,谓之悬鼓。”《礼记·明堂位》作“ 周 县鼓”。 陈澔 集说:“县,悬於簨簴也。”
古时官署所挂的鼓。供击鼓求见之用。
《后汉书·五行志一》引 汉 桓帝 时童谣:“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 唐 刘禹锡 《龙阳县歌》:“沙平草緑见吏稀,寂寥斜阳照悬鼓。”
亦作“ 悬皷 ”。比喻落日。
《观无量寿经》:“见日欲没,状如悬皷。” 清 钱谦益 《绛云楼上梁以诗代文》之六:“夕阳楼外归心处,悬鼓西山观落暉。”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悬鼓-汉语大词典悬鼓1.悬挂在架上的鼓。始于周代。
●《隋书·音乐志下》:“夏后氏加四足,谓之足鼓。殷人柱贯之,谓之楹鼓。周人悬之,谓之悬鼓。”
●《礼记·明堂位》作“周县鼓”。
●陈澔集说:“县,悬于簨虡也。”
2.古时官署所挂的鼓。供击鼓求见之用。
●《后汉书·五行志一》引汉桓帝时童谣:“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
●唐刘禹锡《龙阳县歌》:“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寥斜阳照悬鼓。”
3.比喻落日。
●《观无量寿经》:“见日欲没,状如悬鼓。”
●清钱谦益《绛云楼上梁以诗代文》之六:“夕阳楼外归心处,悬鼓西山观落晖。”
悬鼓待椎
【拼音】:xuán gǔ dài zhuī
解释
比喻急不可待。
出处
《渊鉴类函·乐·鼓二》引明陈耀文《天中记》:“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民舍有鼓为妖。坐未几,鼓自风滚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谓纯仁曰:‘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令纯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
示例
明·唐顺之《与李克斋侍郎书》:“止靠今岁新催丁田银,如~之不可缓。”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范仲淹一天带儿子去民家访问,民房中有鼓妖在他们坐不久时自动滚到前庭,满屋子人都感到害怕。范仲淹慢慢地对纯仁说:“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就让纯仁击鼓,那妖鼓立即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