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迫
拼音
jí pò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í的字 拼音为pò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拼音为po的字基础解释
马上需要应付或办理,不容许迟延:情况~。~的任务。详细解释
犹紧急。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 袁釰 者, 羌 豪也。 秦 时,拘执为奴隶,后得亡去。 秦 人追之急迫,藏於穴中。” 宋 苏轼 《上韩魏公论场务书》:“窃以为古人之所以大过於人者,惟能於扰攘急迫之中,行宽大闲暇之政,此天下所以不测而大服也。” 茅盾 《喜剧二》:“肚子里早就咕咕地叫,这是比什么都急迫。”
匆促;急促。
宋 张载 《经学理窟·学大原下》:“人欲得正己而物正,大抵道义虽不可缓,又不欲急迫,在人固须求之有渐,於己亦然。”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寺僧闻棺中急迫有声。”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一章:“事情很多,时间急迫,不可能多过细的考虑。”
迫切。
明 李贽 《答刘晋川书》:“弟年近古稀矣……且生世之苦目击又已如此,使我学道之念转转急迫也。”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七章:“来援的敌人,既然是 贾立义 带队,他不同于 石黑 ,很可能没有那种急迫的心情。”
焦急。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及 武王 既丧, 商 人不靖,观《鴟鶚》、《小毖》之诗,悲哀急迫,岌岌然若不可以一朝居。” 柔石 《二月》十八:“ 萧 一时非常急迫,他眼盯住看这妇人,他只从她脸上看出憔悴悲伤。”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急迫-中華語文大辭典急迫急迫ㄐ丨ˊ ㄆㄛˋjípò緊急迫切,不能延遲。[例]情況〜∣形勢〜。
急迫-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急迫ㄐㄧˊ ㄆㄛˋjí pò弁急弁急、火急火急、遑急遑急、急切急切、緊迫緊迫、緊急緊急、蹙迫蹙迫從容從容、舒徐舒徐緊急迫切。《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雖不比日前的鬆快容易,手頭也還挪湊得來,又花費了半年把,如今卻有些急迫了。」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jí pò
1、这几名重伤员的病情急迫,需要立即输血。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jí pò
1、[紧迫]jǐn pò
没有缓冲的余地;急迫:~感。任务~。形势十分~。
2、[要紧]yào jǐn
1.重要:这段河堤~得很,一定要加强防护。 2.严重:他只受了点儿轻伤,不~。 3.急着(做某件事):我~进城,来不及细说了。
3、[火急]huǒ jí
非常紧急:十万~。
4、[迫切]pò qiè
需要到难以等待的程度;十分急切:经济发展~要求加强道德建设。他回国创业的心情越来越~了。
5、[蹙迫]cù pò
1.逼迫。宋 陆游《岁暮感怀以馀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困穷礼义废,盗贼起蹙迫。” 2.逼近。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其栽榆与柳……数年成长,共相蹙迫,交柯错叶,特似房櫳。” 3.损伤。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若销鑠精胆,蹙迫和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周振甫 注:“蹙迫和气,损伤和顺的体气。”姜书阁 述:“若销鑠精神,蹙伤和气,疲日伐性於辞翰之场,又岂圣贤会文之素心哉!” 4.困窘,窘迫。《周书·贺拔胜传》:“城围蹙迫,事等倒悬,请告急於大军,乞师为援。”
6、[危急]wēi jí
危险而紧急:情势~。~关头。
7、[遑急]huáng jí
1.惊惶不安。 2.急迫;迫切。
8、[危机]wēi jī
1.严重地危害到成败生存的关头。 2.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参见〔经济危机〕
9、[急切]jí qiè
1.迫切:需要~。~地盼望成功。 2.仓促:~间找不着适当的人。
10、[紧急]jǐn jí
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不容许拖延的:~集合。~措施。~关头。任务~。战事~。
11、[火速]huǒ sù
用最快的速度(做紧急的事):~行动。任务紧急,必须~完成。
反义词
jí pò
1、[从容]cóng róng
1.不慌不忙;镇静;沉着:举止~。~不迫。~就义(毫不畏缩地为正义而牺牲)。 2.(时间或经济)宽裕:时间很~,可以仔仔细细地做。手头~。
2、[舒徐]shū xú
从容不迫。唐 元稹《张校书元夫》诗:“远处从人须谨慎,少年为事要舒徐。”元 周伯琦《鸳鸯泺作》诗:“舒徐八骏游,相羊 瑶池 乐。”《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王三老 和 朱世远 见那小学生行步舒徐,语音清亮,且作揖次第,甚有礼数,口中夸奬不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