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相半
拼音
dé shī xiāng bà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é的字 拼音为shī的字 拼音为xiāng的字 拼音为bàn的字 拼音为de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xiang的字 拼音为ban的字基础解释
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不相上下。详细解释
- 【解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不相上下。
-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
- 【示例】:竟不晓何谓,犹不若石城之~也。
◎宋·岳珂《桯史·石城堡寨》
按字解释
得失:得益和损失,成功与失败。
相半:各半,相等。
词典解释
得失相半-中华成语大词典得失相半
【拼音】:dé shī xiāng bàn
解释
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不相上下。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
示例
竟不晓何谓,犹不若石城之~也。 ★宋·岳珂《桯史·石城堡寨》
近义词
得失各半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指不相上下
得失相半ㄉㄜˊ ㄕ ㄒㄧㄤ ㄅㄢˋdé shī xiāng bàn利弊各占一半。《三國志.卷六〇.吳書.全琮傳》:「夫乘危徼倖,舉不百全者,非國家大體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豈可謂全哉?」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引证
宋-杨万里--《乙巳轮对第一札子》:岂无闻见,轻信得失相半,或犯严忤势而以言为讳者乎?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上谀下蔽,不亡何待!
宋-洪迈--《容斋五笔·知人之难》:则其知人之哲,得失相半,为未能尽,此虽帝尧之圣而以为难也。
清-尹会一--《河南武乡试策问》:说者谓兵书类多得失相半,能取其长则皆可用,然则精择而敬行之,亦存乎其人。
清-杨钟羲-卷四-《雪桥诗话三集》:沈果堂谓读《鲒埼亭集》能令人傲,亦能令人壮,得失相半。
宋-程俱--《麟台故事·校雠》:《汉书》历代名贤竞为注释,是非互出,得失相参,至有章句不同,名氏交错,苟无依据,皆属阙疑。
清-朱彝尊--《李氏周易集解跋》:然绎其序有云:王氏略例,得失相参,仍附经末,是未尝全排辅嗣,论者未之察尔。
故事
宋-杨万里--《乙巳轮对第一札子》:岂无闻见,轻信得失相半,或犯严忤势而以言为讳者乎?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上谀下蔽,不亡何待!
宋-洪迈--《容斋五笔·知人之难》:则其知人之哲,得失相半,为未能尽,此虽帝尧之圣而以为难也。
清-尹会一--《河南武乡试策问》:说者谓兵书类多得失相半,能取其长则皆可用,然则精择而敬行之,亦存乎其人。
清-杨钟羲-卷四-《雪桥诗话三集》:沈果堂谓读《鲒埼亭集》能令人傲,亦能令人壮,得失相半。
宋-程俱--《麟台故事·校雠》:《汉书》历代名贤竞为注释,是非互出,得失相参,至有章句不同,名氏交错,苟无依据,皆属阙疑。
清-朱彝尊--《李氏周易集解跋》:然绎其序有云:王氏略例,得失相参,仍附经末,是未尝全排辅嗣,论者未之察尔。
造句
dé shī xiāng bàn
1、竟不晓何谓,犹不若石城之得失相半也。 ◎宋·岳珂《桯史·石城堡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