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例
拼音
lǜ l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lǜ的字 拼音为lì的字 拼音为lyu的字 拼音为li的字基础解释
法律和判例。补充成文法律的犹太口传法律或成文和口传法律的总称或任何特别法律,或法律古抄本说明的总体。详细解释
法律条文及其成例。律指法律的正文,例是补充律文之不足而设的条例或例案。
明 沉鲸 《双珠记·协谋诬讼》:“依律例,为犯魁。”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中:“律例为服官出使之必需,小之定案决狱,大之应对四方,折衝樽俎。”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王道诗话》:“虐政何妨援律例,杀人如草不闻声。”
犹规律。
清 张鹤龄 《文敝篇》:“考西人文法之书……区分文字,凡为九等。虚实动静,联属统系,各有律例。” 胡适 《实验主义》一:“以前崇拜科学的人,大概有一种迷信,以为科学的律例都是一定不变的天经地义。”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律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律例ㄌㄩˋ ㄌㄧˋlǜ lì有關刑法的正條和例案。如:「大清律例」。
律例-辞源3【律例】刑法的正條及其成例。律是法律的本文,例是補充律文不足而設的條例或例案。如 唐律,律外還有隨時頒布的法令、格式; 明律,有 問刑條例 明條法事類纂等; 清律有 新修律例統纂集成等皆是。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lǜ lì
1、但愿我行事坚定、得以遵守你的律例。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lǜ lì
1、[法例]fǎ lì
指法律条例。《晋书·刑法志》:“改旧律为《刑名》、《法例》。”《元典章新集·刑部·取受》:“依不枉法例合决五十七下,殿三年注边远一任。”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二章:“及议员既定,而法例所草尚非一二议员允许所能行,又还听其各国立法院所公议。”
2、[法则]fǎ zé
1.规律:自然~。 2.法规。 3.模范;榜样。
3、[法规]fǎ guī
法律效力低于宪法 和法律的一种法的形式。在中国指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一般 用条例、规定、规则、办法等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