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里红丝
拼音
mù lǐ hóng s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ù的字 拼音为lǐ的字 拼音为hóng的字 拼音为sī的字 拼音为mu的字 拼音为li的字 拼音为hong的字 拼音为si的字基础解释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丝娶妇》:“郭元振 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 张嘉贞 欲纳为壻…… 张 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壻。’元振 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缐,得第三女。”后以“幕里红丝”。指择婿。详细解释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牵丝娶妇》:“ 郭元振 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 张嘉贞 欲纳为壻…… 张 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壻。’ 元振 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缐,得第三女。”后以“幕里红丝”。指择婿。
明 高明 《琵琶记·奉旨招婿》:“屏间孔雀人难中,幕里红丝谁敢牵。”一本作一本作“幙里红丝”。
按字解释
幕:帐幕,帐篷。在上曰幕,在旁曰帷。
里:里面,内部。与“外”相对。
红丝:传说月下老人以赤绳系夫妻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终不可避。后因以“红丝”为婚姻或媒妁的代称。
词典解释
幕里红丝-中华成语大词典幕里红丝
【拼音】:mù lǐ hóng sī
解释
原指唐朝宰相张嘉贞想招郭元振为女婿,让他用“幕里牵红丝”的方法选择女儿。后比喻选妻。
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丝娶妇》:“唐郭元振少时美丰资,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随夫遗达也。”
示例
屏间孔雀人难中,幕里红丝谁敢牵? ★元·高明《琵琶记·奉旨招婿》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幕里红丝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丝娶妇》:“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张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婿。’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后以“幕里红丝”。指择婿。
●明高明《琵琶记·奉旨招婿》:“屏间孔雀人难中,幕里红丝谁敢牵。”一本作“幙里红丝”。
出处
引证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丝娶妇》: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缐,得第三女。
明-高明--《琵琶记·奉旨招婿》:屏间孔雀人难中,幕里红丝谁敢牵。
故事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丝娶妇》: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缐,得第三女。
明-高明--《琵琶记·奉旨招婿》:屏间孔雀人难中,幕里红丝谁敢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