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伏
拼音
tiē fú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iē的字 拼音为fú的字 拼音为tie的字 拼音为fu的字基础解释
1.贴地而伏。 2.折服;顺从不反抗。详细解释
贴地而伏。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臣闻击鸟之动,故前俯伏,猛兽将击,必饵毛帖伏。”
折服;顺从不反抗。
宋 曾巩 《开封府推官制》:“夫慈惠足以煦养惸弱,刚严足以帖伏奸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琅璫引下,皆帖伏无后言。”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帖伏-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帖伏ㄊㄧㄝ ㄈㄨˊtiē fú①服貼。漢.趙曄《吳越春秋.句踐歸國外傳》:「臣聞擊鳥之動,故前俯伏;猛獸將擊,必餌毛帖伏。」②順從、折服。宋.薛季宣〈跋蜡虎圖〉詩:「請君懸之政事堂,坐令帖伏犬與羊。」宋.曾鞏〈程嗣恭祖無頗程博文開封府推官制〉:「慈惠足以煦養惸弱,剛嚴足以帖伏奸強。」
帖伏-汉语大词典帖伏1.贴地而伏。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臣闻击鸟之动,故前俯伏,猛兽将击,必饵毛帖伏。”
2.折服;顺从不反抗。
●宋曾巩《开封府推官制》:“夫慈惠足以煦养惸弱,刚严足以帖伏奸强。”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琅珰引下,皆帖伏无后言。”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tiē fú
1、[驯伏]xùn fú
1.驯服,驯顺。前蜀 杜光庭《录异记·孝》:“杨太博,资州 人也,年十六,庐父母墓三年,有神灯照墓,猛虎驯伏,有白兔之异。”元 杨维桢《奉题子昂骝马图》诗:“东家主人役老段,不取驍腾取驯伏。”邹韬奋《经历》五五:“名字不见经传的文人也不见得都是驯伏的羔羊。” 2.使驯顺。蔡东藩 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六回:“且以今日民智日开,民权日昌之世,而欲以一姓威严,驯伏亿兆,尤为事理所万不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