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帅
拼音
shī shuài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ī的字 拼音为shuài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shuai的字基础解释
1.《周礼》军制中师的统帅,亦为州长。《周礼·夏官·序官》:“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曰:“州出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中大夫,即州长也。”《周礼·夏官·大司马》:“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 2.指一方的长官和统帅。宋 苏轼《上虢州太守启》:“惟此山河之胜,宜膺师帅之权。”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中枢之与督抚,朝廷之腹心,官守之师帅,操用人行政之大权者也。” 3.表率。《汉书·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新唐书·褚遂良传》:“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 4.清 代巡抚兼管军事,称大帅。对有师生名分的官吏,谀称师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承师帅不弃,收在门下,职道感激的了不得。” 5.太平天囯 军制中师的统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军目》:“师帅管五个旅帅,共管二千六百二十五人。”凌力《星星草》第十二章:“这就是女二师的副师帅 卜寡妇,原来是西北太平军女军的一个首领。”详细解释
《周礼》军制中师的统帅,亦为州长。
《周礼·夏官·序官》:“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 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曰:“州出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中大夫,即州长也。”《周礼·夏官·大司马》:“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
指一方的长官和统帅。
宋 苏轼 《上虢州太守启》:“惟此山河之胜,宜膺师帅之权。”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中枢之与督抚,朝廷之腹心,官守之师帅,操用人行政之大权者也。”
表率。
《汉书·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新唐书·褚遂良传》:“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
清 代巡抚兼管军事,称大帅。对有师生名分的官吏,谀称师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承师帅不弃,收在门下,职道感激的了不得。”
太平天囯 军制中师的统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军目》:“师帅管五个旅帅,共管二千六百二十五人。”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二章:“这就是女二师的副师帅 卜寡妇 ,原来是西北太平军女军的一个首领。”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师帅-中国历代职官辞典师帅
官名。(1)《周礼》所载兵制,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以命卿为军将。每军五师,每师二千五百人,以中大夫任师帅。(2)太平天国按《周礼》“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的制度编组军队,军与师的主将称军帅、师帅。师帅前加前后左右中五营编号,如某军前营师帅等。太平天国在地方上也用军事编制,每二千六百三十一家(一说二千五百官)设师帅一人。
师帅1.《周礼》军制中师的统帅,亦为州长。
●《周礼·夏官·序官》:“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
●孙诒让正义引江永曰:“州出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中大夫,即州长也。”
●《周礼·夏官·大司马》:“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
2.指一方的长官和统帅。
●宋苏轼《上虢州太守启》:“惟此山河之胜,宜膺师帅之权。”
●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中枢之与督抚,朝廷之腹心,官守之师帅,操用人行政之大权者也。”
3.表率。
●《汉书·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4.清代巡抚兼管军事,称大帅。对有师生名分的官吏,谀称师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承师帅不弃,收在门下,职道感激的了不得。”
5.太平天国军制中师的统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太平军目》:“师帅管五个旅帅,共管二千六百二十五人。”
●凌力《星星草》第十二章:“这就是女二师的副师帅卜寡妇,原来是西北太平军女军的一个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