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须眉
拼音
jīn guó xū méi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īn的字 拼音为guó的字 拼音为xū的字 拼音为méi的字 拼音为jin的字 拼音为guo的字 拼音为xu的字 拼音为mei的字基础解释
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汉,大丈夫。具有男子汉气慨的女子。详细解释
- 【解释】: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汉,大丈夫。具有男子汉气慨的女子。
- 【出自】:清·沈起凤《谐鳏·巾帼暮宾》:“如僕者,亦岂须眉而巾帼者哉?”
-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含褒义
按字解释
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
须眉:指男人。
词典解释
巾帼须眉-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巾幗鬚眉
巾帼须眉-中华成语大词典巾帼须眉
【拼音】:jīn guó xū méi
解释
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汉,大丈夫。具有男子汉气慨的女子。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14回:“容貌虽说不得美丽,却气概丰富,倜傥不群,有巾帼须眉之号。”
示例
她是一个~、女中豪杰。
近义词
巾帼英雄、巾帼丈夫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
出处
清·沈起凤《谐鳏·巾帼暮宾》:“如僕者,亦岂须眉而巾帼者哉?”引证
近代-蔡东藩-第八六回-《两晋演义》:纂后杨氏,……倒是个巾帼须眉。超不禁怀惭。
清-曾朴-十四回-《孽海花》:容貌虽说不得美丽,却气概丰富,倜傥不群,有巾帼须眉之号。
西晋-陈寿-三-《三国志·明帝纪》:(诸葛)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宜王。
唐-房玄龄等--《晋书·宣帝纪》: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农妇》:异史氏曰:世言女中丈夫,犹自知非丈夫也,妇并忘其为巾帼矣。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有君子白皙,须眉,甚口。
明-郑廉--《豫变纪略·自序三》:顾念辞难避险,岂是须眉男子?
清-陈端生-卷六-《再生缘》:世间男子缘能及,莫非他,不是须眉是女人?
清-曹雪芹-一-《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清-朱应镐--《楹联新话·七·哀挽下》:(挽女联云)论才是巾帼须眉,俾大家有家……遗爱在期功远近,视犹子如子。
故事
近代-蔡东藩-第八六回-《两晋演义》:纂后杨氏,……倒是个巾帼须眉。超不禁怀惭。
清-曾朴-十四回-《孽海花》:容貌虽说不得美丽,却气概丰富,倜傥不群,有巾帼须眉之号。
西晋-陈寿-三-《三国志·明帝纪》:(诸葛)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宜王。
唐-房玄龄等--《晋书·宣帝纪》: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农妇》:异史氏曰:世言女中丈夫,犹自知非丈夫也,妇并忘其为巾帼矣。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有君子白皙,须眉,甚口。
明-郑廉--《豫变纪略·自序三》:顾念辞难避险,岂是须眉男子?
清-陈端生-卷六-《再生缘》:世间男子缘能及,莫非他,不是须眉是女人?
清-曹雪芹-一-《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清-朱应镐--《楹联新话·七·哀挽下》:(挽女联云)论才是巾帼须眉,俾大家有家……遗爱在期功远近,视犹子如子。
造句
接龙
眉毛胡子一把抓 抓破脸皮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傅粉何郎 郎才女貌 貌不惊人 人地生疏 疏不间亲 亲如骨肉 肉麻当有趣 趣舍有时 时不再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不善 善门难开 开合自如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知人知面不知心 心花怒放 放长线钓大鱼组词
近义词
jīn guó xū méi
1、[女中豪杰]nǚ zhōng háo jié
豪杰:指才能出众的人。女性中的杰出人物。
2、[巾帼英雄]jīn guó yīng xióng
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指女子中的英雄。
3、[女中丈夫]nǚ zhōng zhàng fū
指女子中有男子气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