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琴
拼音
jí qí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ī的字 拼音为qín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拼音为qin的字基础解释
一般是指嵇 所抚之琴。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嵇琴-汉语大词典嵇琴1.嵇康所抚之琴。
●《晋书·阮籍嵇康等传论》:“临锻灶而不回,登广武而长叹,则嵇琴绝响,阮气徒存。”
●明顾起纶《<国雅品>序》:“彼荆筑悲歌,而燕丹变色;嵇琴雅奏,惟向秀擅聆。岂同声起予,合志发愤邪!”
2.古琴的一种。相传为嵇康所创制。
●宋高承《事物纪原·乐舞声歌·嵇琴》:“或曰嵇琴,嵇康所制,故名嵇琴,虽出于传诵,而理或然也。”
●明钱棻《踏莎行·园居》词:“壁挂嵇琴,村疑阮曲。”
【嵇琴】弓弦樂器。後稱胡琴。二胡類樂器的雛始。筒槽覆板,竹柄。二軫二弦,以竹片潤濕後,穿於弦中軋奏,後改用馬尾弓。初見於 唐。唐 孟浩然集四 宴榮山人池亭詩:“竹引嵇琴入,花邀戴客過。”宋宮廷教坊亦傳習。宋 吳自牧 夢粱錄二十 伎樂:“大凡動細樂,比之大樂則不用大鼓、杖鼓、羯鼓、頭管、琵琶等。每只以簫、篳篥、嵇琴、方響。其音韻清且美也。”清 康熙後,嵇琴被稱胡琴、二胡至今。今 福建南音的二弦,仍保持有嵇琴遺韻。參見“奚琴”、“胡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