屟廊
拼音
xiè lá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xiè的字 拼音为láng的字 拼音为xie的字 拼音为lang的字基础解释
1.亦作“屧廊”。即响屧廊。 2.泛指屋前走廊。详细解释
亦作“屧廊”。即响屧廊。
春秋 时 吴宫 廊名。廊中地面用梓木板铺成,行走有声。 唐 皮日休 《馆娃宫怀古》诗:“砚沼只留溪鸟浴,屧廊空信野花埋。” 明 高启 《十宫词·吴宫》:“芙蓉水殿屧廊东,白苧秋来不耐风。” 清 吴伟业 《圆圆曲》:“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緑。”
泛指屋前走廊。
唐 戴叔伦 《游少林寺》诗:“屧廊行欲遍,回首一长吟。”《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那女子小小一双脚儿,只好在屧廊缓步。”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响屟廊-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响屟廊
【出典】 宋·范成大《吴郡志·古迹》:“响屟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屟,廊虚而响,故名。今寺中以圆照塔前小斜廊为之,白乐天亦名鸣屟廊。” 又,唐·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之五: “响屟廊中金玉步,采蘋山上绮罗身。”
又,参见“馆娃宫”条。
【释义】 响屟廊是春秋时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造的馆娃宫中的一条走廊,因为廊地空虚,走时会有响声。遗址在今吴县灵岩山上灵岩寺。屟,木屐。
【例句】 馆娃宫,荆榛蔽;响屟廊,莓苔翳。(杨维桢套曲〔双调·夜行船〕《吊古》)吊古迹,抒兴亡之感,举响屟廊为例。
又名“鸣屟廊”。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曾造长廊, 下面虚空, 上铺木板, 让宠妃西施穿木板鞋行其上, 发出美妙的声音, 故名响屟廊。屟( xiè) , 木底拖鞋。后以此典咏西施或姑苏风物。
〔出典〕宋代范成大《吴郡志》:“响屟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屟, 廊虚而响, 故名。”
〔用例一〕宋代高观国《酹江月·灵岩吊古》:“清磬一声帘幕冷, 无复宫娃消息。响屟廊空, 采香径古, 尘土成遗迹。”
〔用例二〕明代刘崧《姑苏曲》:“鸳鸯飞去屟廊空, 犹唱吴宫旧时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