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布斗粟
拼音
chǐ bù dǒu sù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chǐ的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dǒu的字 拼音为sù的字 拼音为chi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dou的字 拼音为su的字基础解释
一尺布,一斗谷子。形容数量很少。也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详细解释
- 【解释】:一尺布,一斗谷子。形容数量很少。也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 【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 【示例】:至若淮南迁蜀而死,天子闻~之谣,辄食甚哀。
◎明·赵弼《酆都报应录》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兄弟不和
按字解释
尺布:一尺布,极言其少。
斗粟:一斗之粟。指少量的粮食。
词典解释
尺布斗粟-中華語文大辭典尺布斗粟尺布斗粟ㄔˇ ㄅㄨˋ ㄉㄡˇ ㄙㄨˋchǐbù-dǒusù《史記‧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傳》記載:漢文帝弟淮南厲王劉長謀反,事敗被廢,徙居蜀郡嚴道縣,途中不食而死。民間為此作歌:「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後多以「尺布斗粟」比喻兄弟不和。[例]他倆因爭奪財產,鬧得~,反目成仇。
尺布斗粟-中华成语大词典尺布斗粟
【拼音】:chǐ bù dǒu sù
解释
一尺布,一斗谷子。形容数量很少。也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出处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示例
至若淮南迁蜀而死,天子闻~之谣,辄食甚哀。 ★明·赵弼《酆都报应录》
近义词
尺缕斗粟、兄弟阋墙
反义词
兄友弟恭
语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兄弟不和
英文
brothers at loggerheads
出处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引证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他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以此愧陛下。
元-脱脱等--《宋史·刘正夫传》:时方究蔡邸狱,正夫入对,徽宗语及之,徐引淮南“尺布斗粟”之谣以对。帝感动,解散其狱,待蔡王如初。
唐-李百药--《北齐书·厍狄士文传》:士文至州,发擿奸吏,尺布斗粟之赃,无所宽贷。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杨志诚传》:前时刘总向化,以土地归阙,朝廷约用钱八十万贯,而未尝得范阳尺布斗粟上供天府。
明-蔡清--《王讷庵处士墓志铭》:吾力虽非范比,尺布斗粟,犹可及吾弟也。
故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他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以此愧陛下。
元-脱脱等--《宋史·刘正夫传》:时方究蔡邸狱,正夫入对,徽宗语及之,徐引淮南“尺布斗粟”之谣以对。帝感动,解散其狱,待蔡王如初。
唐-李百药--《北齐书·厍狄士文传》:士文至州,发擿奸吏,尺布斗粟之赃,无所宽贷。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杨志诚传》:前时刘总向化,以土地归阙,朝廷约用钱八十万贯,而未尝得范阳尺布斗粟上供天府。
明-蔡清--《王讷庵处士墓志铭》:吾力虽非范比,尺布斗粟,犹可及吾弟也。
造句
chǐ bù dǒu sù
1、至若淮南迁蜀而死,天子闻尺布斗粟之谣,辄食甚哀。 ◎明·赵弼《酆都报应录》
接龙
粟红贯朽 朽木难雕 雕虫小技组词
近义词
chǐ bù dǒu sù
1、[同室操戈]tóng shì cāo gē
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2、[兄弟阋墙]xiōng dì xì qiáng
阋:争斗。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
3、[祸起萧墙]huò qǐ xiāo qiáng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4、[斗粟尺布]dǒu sù chǐ bù
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5、[阋墙之争]xì qiáng zhī zhēng
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
反义词
chǐ bù dǒu sù
1、[李代桃僵]lǐ dài táo jiāng
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2、[手足之情]shǒu zú zhī qíng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