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食
拼音
shàng sh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àng的字 拼音为shí的字 拼音为shang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基础解释
1.官名。掌帝王膳食。秦 始置。东汉 以后,并其职于太官汤官。北齐 门下省有尚食局,置典御二人。隋 改为奉御。唐 宋 因之,属殿中省。金 元 尚食局属宣徽院。明 设尚膳监,由宦官掌管。后用以指御膳。《金史·海陵纪》:“海陵 在位十餘年,每饰情貌以御臣下。却尚食进鹅以示俭,及游猎顿次,不时需索,一鹅一鶉,民间或用数万售之,有以一牛易一鶉者。”清 周容《芋老人传》:“今者堂有鍊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2.指司尚食之事。详细解释
官名。掌帝王膳食。
秦 始置。 东汉 以后,并其职于太官汤官。 北齐 门下省有尚食局,置典御二人。 隋 改为奉御。 唐 宋 因之,属殿中省。 金 元 尚食局属宣徽院。 明 设尚膳监,由宦官掌管。后用以指御膳。《金史·海陵纪》:“ 海陵 在位十餘年,每饰情貌以御臣下。却尚食进鹅以示俭,及游猎顿次,不时需索,一鹅一鶉,民间或用数万售之,有以一牛易一鶉者。” 清 周容 《芋老人传》:“今者堂有鍊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指司尚食之事。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尚食-中国历代职官辞典尚食
一、官名、官署名。掌供奉皇帝膳食。秦官有尚食,为“六尚”之一。汉初沿置。东汉后,其职并入太官署。北魏于门下省设尚食局,为掌管皇帝膳食的官署;太官掌百官膳食,属光禄卿。北齐因之,以典御不尚食局主官。隋初,尚食仍隶门下省。炀帝建殿内省,以尚食为殿内所属六尚局之一,改典御称奉御,员额二人,正五品,属员有直长六人,正七品。又增设女官尚食等六局。唐改殿内省为殿中省,仍辖尚食等六局。宋殿中省、尚食局无实职,尚食之职归于御厨。元丰改制,拟复唐殿中省六局之旧,未行。徽宗崇宁间一度重建,钦宗靖康时又废。金、元尚食局属宣徽院。朱元璋吴元年(1367),依元制于宣徽院下设尚食局。明洪武元年(1368),改属光禄寺。旋废,职司仍归光禄寺的大官署。
二、内廷女官名、女官署名。隋文帝于内廷置女官“六尚”、“六司”、“六典”,其一为尚食,员额三人,相当于从九品,掌进膳先尝,辖司医三人,掌方药卜筮,典器三人,管理饮食器皿。炀帝增置女官,建立六局二十四司。尚食局主官为尚食,从五品,管司膳、司酝(掌酒)、司药、掌燃料四司,司膳四人,余各二人,均从六品,以下又有典与掌,分为从七品、从九品,女使若干人。唐承隋制,品级则有提高,尚食为正五品,四司均正六品,典、掌为正七品、正八品。司膳减为二人。五代与宋女官亦有司膳、司酝、司食等名。金与明初均依唐制,设六尚局各女官。尚食局四司名称也不变。明永乐后,职尽移于宦官。
尚食1.官名。掌帝王膳食。
●秦始置。
●东汉以后,并其职于太官汤官。
●北齐门下省有尚食局,置典御二人。
●隋改为奉御。
●唐宋因之,属殿中省。
●金元尚食局属宣徽院。
●明设尚膳监,由宦官掌管。后用以指御膳。
●《金史·海陵纪》:“海陵在位十余年,每饰情貌以御臣下。却尚食进鹅以示俭,及游猎顿次,不时需索,一鹅一鹑,民间或用数万售之,有以一牛易一鹑者。”
●清周容《芋老人传》:“今者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2.指司尚食之事。
●明汤显祖《邯郸记·骄宴》:“小子光禄寺厨役,三百名中第一……休道三阁下堂餐,便是六宫中,也是我小子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