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
拼音
shào lín s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ǎo的字 拼音为lín的字 拼音为sì的字 拼音为shao的字 拼音为lin的字 拼音为si的字基础解释
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在河南登封北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建。唐以后,僧徒常习武艺,形成拳术的一派,世称少林派。详细解释
佛教禅宗和少林派拳术的发源地。在 河南省 登封县 西 少室山 北麓, 后魏 太和 二十年建。
隋文帝 改名 陟岵 , 唐 复名 少林 。寺西有塔林及 唐 宋 以来的砖石墓塔218座。寺右有面壁石,西北有 面壁庵 ,相传即 达摩 面壁九年处。参阅《清一统志·河南府·寺观》。参见“ 少林拳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少林寺-中華語文大辭典少林寺少林寺ㄕㄠˋ ㄌ丨ㄣˊ ㄙˋshàolínsì佛教寺院。位於河南登封西北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孝昌三年(527)印度高僧菩提達摩來寺傳授佛教禪宗,遂成為禪宗祖庭。唐以後僧人常習武藝,以少林派拳術著稱。寺內多唐宋以來石刻、壁畫、金屬鑄器等珍貴文物。寺西塔林有歷代住持和尚墓塔230餘座,是中國最大的墓塔群。西北有宋代創修的初祖庵,庵後有達摩洞,為菩提達摩面壁九年處。
少林寺 -中国文化史辞典在河南登封縣城西北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昌三年(527年),印度僧人達摩在此首創禪宗,成為禪宗的祖庭。唐初,少林和尚助秦王李世民作戰有功,從此僧人經常習武,創少林派拳術,於是禪宗與拳術名傳天下。寺內主要建築有山門、達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及千佛殿等。山門門額書“少林寺”三字。達摩亭亭址相傳為二祖慧可在門外站立等候達摩,雖大雪沒膝猶鵠立不動處,故又稱立雪亭。白衣殿有少林寺拳譜及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畫。千佛殿內有五百羅漢朝毗盧壁畫,畫面約三百餘平方米,是明代作品。寺內有唐代以來的碑刻三百餘方,其中以唐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及蘇東坡、米芾、趙孟、董其昌等人的撰文、書寫的碑碣最為珍貴。少林寺西有塔林。存唐至清的墓塔二百二十餘座,型制各異,高低不同。其中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之菊庵塔,上有塔銘,為日本僧人邵元撰寫。另有就公塔,內葬印度和尚,該塔建於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初祖庵位於五乳峰下,少林寺西北。大殿建於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殿內須彌座上及石護腳上有武士、獅、麒麟等浮雕;石柱上鐫有武士、飛天、龍鳳、孔雀、群鶴等圖案,造型生動。大殿東南有古柏一株,傳說為禪宗六祖慧能手植。附近有黃庭堅、蔡卞書法石刻四十餘方。自初祖庵登五乳峰,山上有達摩面壁洞。傳說是達摩面壁十年處。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shào lín sì
1、爸爸从少林寺带回一把弓箭给我做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