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
拼音
duì l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uì的字 拼音为lì的字 拼音为dui的字 拼音为li的字基础解释
1.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相互斗争:~面。~物。~的统一。不能把工作和学习~起来看。 2.互相抵触;敌对:~情绪。详细解释
相向而立;并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 唐 制,两省供奉官东西对立,谓之蛾眉班。” 明 刘基 《渡江云》词:“定巢新燕子,睡起雕梁对立,整乌衣。”
敌对;互相抵触。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至於对立鼎峙,雌雄所争,则必隆其委任,多其分画。”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夷狄’当然要讳,但也不许看见‘中国’两个字,因为这是和‘夷狄’对立的字眼。”
哲学上指事物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第八章:“矛盾就是同一事物内部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东西的意思。”
犹对立面。
秦牧 《艺海拾贝·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事物是联系的、发展的,而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发展就是对立的斗争。”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对立-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對立
对立-汉语大词典对立1.相向而立;并立。
●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唐制,两省供奉官东西对立,谓之蛾眉班。”
●明刘基《渡江云》词:“定巢新燕子,睡起雕梁对立,整乌衣。”
2.敌对;互相抵触。
●宋叶适《上光宗皇帝札子》:“至于对立鼎峙,雌雄所争,则必隆其委任,多其分画。”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夷狄’当然要讳,但也不许看见‘中国’两个字,因为这是和‘夷狄’对立的字眼。”
3.哲学上指事物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第八章:“矛盾就是同一事物内部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东西的意思。”
4.犹对立面。
●秦牧《艺海拾贝·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事物是联系的、发展的,而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发展就是对立的斗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duì lì
1、事物都有对立的两方面,我们决不能片面看问题。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duì lì
1、[分裂]fēn liè
1.一个整体分成 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 2.使一个整体分成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
2、[为难]wéi nán
1.作对;刁难:别故意与人~。 2.觉得难办:这件事使我很~。
3、[决裂]jué liè
(谈判、关系、感情)破裂:自她和我~之后,再没有见面。五四时代的青年开始和封建主义的传统~。
4、[作对]zuò duì
1.做对头;跟人为难:他成心跟我~。 2.成为配偶:成双~。
5、[散乱]sǎn luàn
不整齐;没条理;纷乱。
6、[对峙]duì zhì
两相对立:两山~。两军~。峙(zhì):直立。
7、[对抗]duì kàng
1.对立起来相持不下:阶级~。不能对同志的批评抱~情绪。 2.抵抗:武装~。
反义词
duì lì
1、[妥协]tuǒ xié
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投降。原则问题上不能~。
2、[统一]tǒng yī
1.部分联成整体;分歧归于一致:~体。~祖国。大家的意见逐渐~了。 2.一致的;整体的;单一的:~的意见。~调配。~领导。
3、[同一]tóng yī
1.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形式。向~目标前进。 2.一致;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