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本
拼音
zòu bě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zòu的字 拼音为běn的字 拼音为zou的字 拼音为ben的字基础解释
1.臣下向皇上奏明下情;泛指下级向上级反映情况。 2.参奏时上呈的文本。详细解释
泛指上奏的文书。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吕申公不悦范希文》:“ 希文 答 元昊 书,録本奏呈。 吕 在中书自语曰:‘岂有边帅与叛臣通书!’又云:‘奏本如此,又不知真所与书中何所言也。’”
指 明 清 时为私事上皇帝的文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京职·章奏异名》:“今本章名色:为公事则曰题本;为他事则曰奏本。”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俗以章疏为本,不知始于何时,古未有此,今时章疏,有题本,有奏本。”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 乾隆 十三年諭,向来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本用印,奏本不用印。”
指告状。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三三回:“ 李有红 有点担心地道:‘这老汉回去一定是到中队长面前奏本去了!’”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三章:“现在咱们带走她,正好叫他抓住辫子奏本。”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奏本-汉语大词典奏本1.泛指上奏的文书。
●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吕申公不悦范希文》:“希文答元昊书,录本奏呈。吕在中书自语曰:‘岂有边帅与叛臣通书!’又云:‘奏本如此,又不知真所与书中何所言也。’”
2.指明清时为私事上皇帝的文书。
●明沈德符《野获编·京职·章奏异名》:“今本章名色:为公事则曰题本;为他事则曰奏本。”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一:“俗以章疏为本,不知始于何时,古未有此,今时章疏,有题本,有奏本。”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一:“乾隆十三年谕,向来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本用印,奏本不用印。”
3.指告状。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三三回:“李有红有点担心地道:‘这老汉回去一定是到中队长面前奏本去了!’”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三章:“现在咱们带走她,正好叫他抓住辫子奏本。”
【奏本】㊀泛指上奏的文書。㊁文書名。原爲 明初臣民向皇帝奏事進言所用之文書。後規定,凡内外衙門一應公事用題本。此外,若循例奏報奏賀,以及乞賀、認罪、謝恩等私事,俱用奏本。清沿 明制,爲京内外高級文武官員奏陳公私事務的主要文書。後因奏摺盛行,至 乾隆十三年廢。參閲 明 沈德符 萬曆野獲編二十 京職 章奏異名、清高宗實錄三二九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丙子。參見“題奏”。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zòu běn
1、袁公文学治术,尤称卓绝,所上奏本,统系袁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