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为圭臬
拼音
fèng wéi guī niè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fèng的字 拼音为wéi的字 拼音为guī的字 拼音为niè的字 拼音为feng的字 拼音为wei的字 拼音为gui的字 拼音为nie的字基础解释
奉:信奉;圭:测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详细解释
- 【解释】:奉:信奉;圭:测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 【出自】:清·钱大昕《六书音韵表序》:“此书出,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皋,而因文字音声以求训诂古义之兴有日矣,讵独以存古音布局哉。”
- 【示例】:适应之说,迄今学人犹~。
◎鲁迅《坟·人之历史》 -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十分信奉
按字解释
奉:遵从。
为:充当;当作。
圭臬:比喻标准或法则。
词典解释
奉为圭臬-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奉為圭臬
奉为圭臬-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奉为圭臬fènɡwéiɡuīniè
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做准则。参看490页〖圭臬〗。
出处
清·钱大昕《六书音韵表序》:“此书出,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皋,而因文字音声以求训诂古义之兴有日矣,讵独以存古音布局哉。”引证
现代-鲁迅--《坟·人之历史》:适应之说,迄今日学人犹奉为圭臬。
清-昭梿--《啸亭杂录·续录·五·明末风俗》:乡塾兴高头讲章,议论纰缪,北省村儒,奉为圭桌,不复知先儒注疏为何物也。
清-钱泳--《履园丛话·书学·总论》:三公者,余俱尝亲炙,奉为圭臬,何敢妄生议论。
近代-蔡东藩、许廑父-第一二三回-《民国演义》:这等议论,虐而近谑,有识者不值一笑,迷信者奉为圭臬。
现代-鲁迅--《文化偏至论》:久食其赐,信乃弥坚,渐而奉为圭臬,视若一切存在之本根。
故事
现代-鲁迅--《坟·人之历史》:适应之说,迄今日学人犹奉为圭臬。
清-昭梿--《啸亭杂录·续录·五·明末风俗》:乡塾兴高头讲章,议论纰缪,北省村儒,奉为圭桌,不复知先儒注疏为何物也。
清-钱泳--《履园丛话·书学·总论》:三公者,余俱尝亲炙,奉为圭臬,何敢妄生议论。
近代-蔡东藩、许廑父-第一二三回-《民国演义》:这等议论,虐而近谑,有识者不值一笑,迷信者奉为圭臬。
现代-鲁迅--《文化偏至论》:久食其赐,信乃弥坚,渐而奉为圭臬,视若一切存在之本根。
造句
fèng wéi guī niè
1、十八世纪末,自然主义风靡一时,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艺等等,无不奉为圭臬。
2、冯玉祥治军,把“扬善于公厅,规过于私室”的格言奉为圭臬。
3、有的干部把上级的每一句话都奉为圭臬,结果工作还是没有做好。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fèng wéi guī niè
1、[奉若神明]fèng ruò shén míng
奉:信奉;神明:神。崇拜得象迷信者敬神那样。形容对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
2、[奉为楷模]fèng wéi kǎi mó
楷:法式;模:模范。把某种事物当作榜样。
反义词
fèng wéi guī niè
1、[视如敝屣]shì rú bì xǐ
敝屣:破鞋子。像破烂鞋子一样看待。比喻非常轻视。
2、[视如草芥]shì rú cǎo jiè
芥:小草。看作象泥土,小草一般轻贱。比喻极端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