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诞
拼音
kuā dà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kuā的字 拼音为dàn的字 拼音为kua的字 拼音为dan的字基础解释
(言谈)虚夸不实:~之词,不足为信。详细解释
言词夸大虚妄,不合实际。
《荀子·不苟》:“言己之光美,拟於 舜 禹 ,参於天地,非夸诞也。” 唐 元稹 《何满子歌》:“自外徒烦记得词,点拍纔成已夸诞。” 明 方孝孺 《殷浩》:“以言语自表异者,类多夸诞之士。” 章炳麟 《思乡原上》:“自 唐 以降之狂狷者,自辞章夸诞至。”
虚妄不实。
汉 王充 《论衡·道虚》:“或时 卢敖 学道求仙,游乎北海,离众远去,无得道之效,惭於乡里,负於论议。自知以必然之事见责於世,则作夸诞之语。” 晋 葛洪 《抱朴子·袪惑》:“而浅薄之徒,率多夸诞自称説。”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逸周书》、《穆天子》等,虽多夸诞,然文字殊古,且未尝有所依託。” 茅盾 《为了和平民主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它的鞭挞的锋芒不但指向那个残暴、奢侈而又愚蠢的皇帝,也指向一切虚浮夸诞而自命不凡的人们。”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夸诞-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誇誕
夸诞-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夸誕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kuā dàn
1、[妄诞]wàng dàn
1.虚妄不实。《汉书·朱买臣传》:“守邸怪之,前引其綬,视其印,会稽 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朱子语类》卷二七:“圣人虽有心,也自是不欺誑,不妄诞。” 2.荒诞不经。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二:“本事词载榴花事极鄙俚,诚为妄诞。”《西湖佳话·雷峰怪迹》:“尝思圣人之不语怪,以怪之行事近乎妄诞而不足为训。”太平天囯 洪仁玕 等《戒浮文巧言谕》:“至祝寿浮词,如‘鹤算’、‘龟年’、‘岳降’、‘嵩生’及‘三生有幸’字样,尤属不伦,且涉妄诞。” 3.狂妄,放肆。明 朱鼎《玉镜台记·王敦反》:“书生不自量,对吾主恁妄诞猖狂。”
2、[夸大]kuā dà
把事情说得超过了实际的程度:~缺点。~成绩。
3、[浮夸]fú kuā
虚夸,不切实:语言~。~作风。
4、[夸张]kuā zhāng
1.夸大;言过其实:这种说法实在太~了。 2.修辞方式,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如“他的嗓子像铜钟一样,十里地都能听见”。 3.指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
反义词
kuā dàn
1、[实际]shí jì
1.客观存在的事物或情况:一切从~出发。理论联系~。 2.实有的;具体的:举一个~的例子来说明。~工作。~行动。 3.合乎事实的:这种想法不~。计划订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