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
拼音
tài shǐ gō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ài的字 拼音为shǐ的字 拼音为gōng的字 拼音为tai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gong的字基础解释
汉 司马谈 为太史令,子 迁 继之,《史记》中皆称“太史公”。其说不一:(1)太史公为官名,汉武帝 时置,因位在丞相之上,与三公相等,故称。(2)司马谈 为太史令,司马迁 尊其父,故称。(3)太史令掌天文图书等,古代主天官者皆上公,故沿旧名而称之。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谈 为太史公”三家注。综上当以第三说较为可信。后世多以“太史公”称 司马迁。详细解释
汉 司马谈 为太史令,子 迁 继之,《史记》中皆称“太史公”。其说不一:(1)太史公为官名, 汉武帝 时置,因位在丞相之上,与三公相等,故称。(2) 司马谈 为太史令, 司马迁 尊其父,故称。(3)太史令掌天文图书等,古代主天官者皆上公,故沿旧名而称之。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 谈 为太史公”三家注。综上当以第三说较为可信。后世多以“太史公”称 司马迁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太史公-辞源3【太史公】漢 司馬談爲太史令,子 遷繼之,皆稱太史公。其説有三:1.遷尊其父,故稱太史公。2.太史公爲 漢官名,位在丞相上,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其職尊貴,與三公等,故稱太史公。按 漢書 百官公卿表有太史丞,太史令,無太史公。3.古時主天官者皆上公,自 周至 漢,其職轉卑,然朝會坐位猶居公上,其官屬仍以舊名尊而稱之。按 太史公自序説:“太史公旣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 遷。”又:“卒三歲而 遷爲太史公。”第三説義較長。參閲 史記 太史公自序“談爲太史公”集解、索隱、正義。
太史公-中国历代职官辞典太史公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谓其父“谈为太史公”。裴骃集解引如淳曰:“《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发古《春秋》。迁死后,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此说以“太史公”为官名。同书司马贞索隐驳其说,谓“‘公’者,迁所著书尊其父云‘公’也。”按《汉书·百官公卿表》有太史令一人,为太常属官。《续汉书》谓其秩仅六百石。如淳所引之说不可信。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tài shǐ gōng
1、太史公自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