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鸡
拼音
tiān j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iān的字 拼音为jī的字 拼音为tian的字 拼音为j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天鸡-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天鸡
【出典】 梁·任昉《述异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鸣之。”
【释义】 “天鸡”是古代传说中神鸡。天一亮,它率先啼叫。
【例句】 煞强似负灵蓍九尾神龟,更压着叫扶桑三足天鸡。(汤式套曲[南吕·一枝花] 《咏素蟾》 [梁州])“叫扶桑天鸡”应是用《述异记》中“天鸡”典故,但“天鸡”并无“三足”的记载,疑是以《史记》与《淮南子》所记日中有三足乌的典故,与“天鸡”典故糅合而用之,见“三足乌”条。
天鸡
《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则鸣,群鸡皆随之鸣。下有二神,左名隆,右名(突),并执苇索,伺不祥之鬼,得而煞之。今人正朝作两桃人立门旁,以雄鸡毛置索中,盖遗象也。”按:此内容与神荼郁垒神话大体相同,不过去虎而增天鸡(或作金鸡)。故古代风俗,元旦或“画鸡户上”(《荆楚岁时记》)、或“画虎于门”(《风俗通义》),皆随传说之不同而有小异。同书辑《玄中记》又云:“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常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乌应之;阳乌鸣,则天下之鸡皆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即用此典。又《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神异经》:“北海有大鸟,其高千里,左足在海北涯,右足在海南涯。其毛苍,其喙赤,其脚黑,名曰天鸡,一名鹥。勒头河东,止海(中)央,唯捕鲸鱼,(鲸鱼)死则北海水流利。或时举翼飞,其两羽切,如雷如风,惊动天地。”则又系另一性质之天鸡。此说亦见今本《神异经·北方荒经》,唯文甚简略,且无天鸡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