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
拼音
tiān gǒu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iān的字 拼音为gǒu的字 拼音为tian的字 拼音为gou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天狗-中国神话大词典天狗
①兽名。《山海经·西山经》:“阴山,有兽焉,其状如貍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又《太平御览》卷九○五引《秦(辛)氏三秦记》云:“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此原。原有狗枷堡。秦襄公时,有天狗来其下。凡有贼,天狗吠而护之,一堡无患。”此或即天狗“可以御凶”之谓。②星名。《晋书·天文志》:“狼北七星曰天狗,主守财。”③月中凶神名。《协纪辨方》卷四引《枢要历》:“天狗者,月中凶神也。其曰忌祷祀鬼神,祈求福愿。”又引《历例》:“天狗者,常居月建前二辰。”天狗
天狗
谷德明编《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拉祜族)天狗救命》略云,拉祜人喜养狗,然不食狗肉。相传拉祜族之祖札朵、娜依者,为和睦夫妻,栖身山洞,赖狩猎及采食野菜、野果度日,游移无定居。婚后次年,生子札依,夫妻爱之如心头肉,常望之而喜笑不合口。未久,山上食物渐稀,札朵夫妇决意迁居他处,乃携其爱儿,离去旧居。越数山头,未得善地。一日暮,至一险峻大山之麓,见一灰色野兔方在溪旁啮食嫩草。札朵以棍击之,中其后腿,兔跛而逃,札朵迈步追之。娜依坐石上乳子,久不见夫回,时日已衔山,娜依心急,乃负子前往觅之。坡险道滑,石壁阻路,娜依负子,上攀不得,乃以幼子置石缝中,仍冒险攀登,往觅其夫。天渐昏黑,札依醒来,不见父母,遂张口“哇哇”而哭。哭声惊动天神札帕,怜其无助,乃遣天狗下凡照看之。天狗奉命行事。次日晨,札朵夫妇捉得野兔,又皆会合,急返石壁觅爱子,然子已不见。二人顿脚捶胸,失声痛哭。后又分头前往觅之,踏遍山岭,竟亦无获。方悲痛间,忽闻对山坡上传来阵阵小儿笑声。循声觅去,至山腰一石洞,乃见一黑色高大之母狗方乳札依。札依旋吮狗乳,旋发嘻笑。狗见人来,让至一旁,频摇其尾。札朵、娜依均争入抱抚爱子。娜依知救其子命者,即此狗也。札朵乃于洞中生火,以所猎野兔烤之热,半皆以饲狗,又再三作语谢之。狗食饱出洞,消失于树丛中。札朵一家,遂长居于此洞矣。千百年后,札朵、娜依子孙已成群,易食野菜、住山洞之习而为种地、盖屋、饲家禽矣。为谢狗之救命恩,每逢三节(新米节、新年、老年)必先以最好之饭菜饲狗,然后自食,此风至今相沿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