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散花
拼音
tiān nǚ sàn huā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iān的字 拼音为nǚ的字 拼音为sàn的字 拼音为huā的字 拼音为tian的字 拼音为nyu的字 拼音为san的字 拼音为hua的字基础解释
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详细解释
- 【解释】: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 【出自】:《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 【示例】:~,缀山林之草树。
◎唐·宋之问《设斋叹佛文》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按字解释
天女:仙女。
散花:使花朵飄散。
词典解释
天女散花-中華語文大辭典天女散花天女散花ㄊ丨ㄢ ㄋㄩˇ ㄙㄢˋ ㄏㄨㄚtiānnǚ-sànhuā佛經故事。敘述維摩詰和諸菩薩、弟子講論佛法時,天女現身撒花於眾人身上,以證驗諸人。諸菩薩花落不著,而弟子結習未盡,以神力去花,卻拂之不去。後形容東西飄散於空中,隨處飛舞的樣子。[例]雪花紛飛,彷彿~|夾道落英繽紛,有如~。
天女散花-中国神话大词典天女散花
唐宋之问《设斋叹佛文》:“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二:“(成都)东城楼,即散花楼也。《舆地纪胜》:‘散花楼,隋开皇建,乃天女散花之处。’”按:此事原本佛经。《维摩经·观众生品》略云:维摩室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悉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天女曰:“结习未尽,故花著身。”
出处
《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引证
唐-宋之问--《为太平公主五郎病愈设斋叹佛文》:龙王献水,喷车马之尘埃;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
明-姜绍书--《无声诗史·五·周氏二女》:其彩毫娟秀,如天女散花。
宋-陆游--《剑南诗稿·二六·夜大雪歌》: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宋-范成大--《石湖诗集·二五·寄题石湖海棠二首(其二)》:老懒居家似出家,园林春色雨沾沙,海棠尚自无心看,天女何须更散花?
明-张邦奇-诗-《南康对雪》:江行十日不见日,天女散花惟六出。鄱阳水阔风更寒,独向中流歌曲。
清-黄遵宪--《日本杂事诗》:道是莲池清净土,未妨天女散花来。
当代-古华-二章-《芙蓉镇》:新楼屋门口的青石板上,红红绿绿的鞭炮纸屑天女散花似的撒了一层。
故事
唐-宋之问--《为太平公主五郎病愈设斋叹佛文》:龙王献水,喷车马之尘埃;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
明-姜绍书--《无声诗史·五·周氏二女》:其彩毫娟秀,如天女散花。
宋-陆游--《剑南诗稿·二六·夜大雪歌》: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宋-范成大--《石湖诗集·二五·寄题石湖海棠二首(其二)》:老懒居家似出家,园林春色雨沾沙,海棠尚自无心看,天女何须更散花?
明-张邦奇-诗-《南康对雪》:江行十日不见日,天女散花惟六出。鄱阳水阔风更寒,独向中流歌曲。
清-黄遵宪--《日本杂事诗》:道是莲池清净土,未妨天女散花来。
当代-古华-二章-《芙蓉镇》:新楼屋门口的青石板上,红红绿绿的鞭炮纸屑天女散花似的撒了一层。
造句
tiān nǚ sàn huā
1、他将那封信撕得粉碎,天女散花般地撒向空中。
2、他将那本书撕得粉碎,天女散花般地撒向空中。
3、他将那封信撕得粉碎,抛向空中好似天女散花。
接龙
花枝招展 展转反侧 侧足而立 立场不稳 稳如泰山 山水相连 连理分枝 枝叶扶疏 疏不间亲 亲如骨肉 肉麻当有趣 趣舍有时 时不再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不善 善门难开 开合自如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知人知面不知心 心花怒放组词
近义词
tiān nǚ sàn huā
1、[天花乱坠]tiān huā luàn zhuì
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