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羅
拼音
duō luó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uō的字 拼音为luó的字 拼音为duo的字 拼音为luo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多羅-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多羅ㄉㄨㄛ ㄌㄨㄛˊduō luó①眼睛。比喻精明能幹。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我做斗子十多羅,覓些倉米養老婆。」②做事魯莽,纏夾不清。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我可也千不合,萬不合。一時間做事忒多羅,沒來由結識這個,義認那個,我正是識人多者是非多。」③滿洲話。加於爵位上的美稱。如:「多羅郡王。」④植物名。冬青科冬青屬,常綠喬木。高十五公尺,樹皮灰黑,葉呈長橢圓形,可供書寫。盛產於南洋。
多羅-辞源3【多羅】㊀梵語,樹名。卽貝多樹。其葉可供書寫,稱貝葉。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十一 恭建那補羅國:“城北不遠有多羅樹林,周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莫不採用。”參閲 翻譯名義集三 林木。㊁食器。南史 扶南國傳:“(毗騫王)常遺 扶南王純金五十人食器,形如圓盤,又如瓦塸,名爲多羅,受五升。”㊂脂粉盒。見 太平御覽七一七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也用作脂粉的代稱。全唐詩七七八 顧甄遠 惆悵詩:“若爲多羅年少死,始甘人道有風情。”多羅年少,猶言傅粉少年。㊃魯莽。元曲選缺名 爭報恩三:“我可也千不合,萬不合,一時間做事忒多羅。”㊄ 滿語美稱。加在爵位的前面,如“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又稱郡王、貝勒的女兒爲“多羅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