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拼音
mò zǐ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ò的字 拼音为zǐ的字 拼音为mo的字 拼音为z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墨子-中華語文大辭典墨子ㄇㄛˋ ㄗˇmòzǐ1.即墨翟(501B.C.-416B.C.),世稱「墨子」,戰國魯人。先秦思想家、政治家。重力行,倡兼愛,主張非攻、尚同、尚賢、節用等學說,自成一家之言,與儒家並稱儒、墨,是戰國顯學之一。2.書名。相傳為戰國墨翟所撰,共十五卷。為墨家思想的代表著作。注解以孫詒讓《墨子閒詁》最為詳審。
墨子-中国历史辞典(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名翟。宋国人,一说鲁国人。曾从齐出发,步行十日十夜赶到楚都,止楚攻宋。又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力主“兼相爱,交相利”。其本人更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实践精神。重视生产,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并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企图用上说下教的方法说服当时的王公大人,“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其弟子称为墨者,讲究艰苦实践,服从纪律。墨子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现存《墨子》五十三篇,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