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
拼音
tǎn rá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ǎn的字 拼音为rán的字 拼音为tan的字 拼音为ran的字基础解释
形容心里平静,无顾虑:~无惧。~自若。神色~。详细解释
平直广阔貌。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则 江 表之任,长以相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观。” 唐 刘禹锡 《成都府新修福成寺记》:“ 益城 右门衔大逵,坦然西驰,曰 石笋街 。”《宣和遗事》前集:“掘深数尺,不见龟蛇,下视其穴,深不可测,遂下棺葬埋。平明视之,四望坦然,不知葬所。”
形容心里平静无顾虑。
晋 葛洪 《抱朴子·安塉》:“怡尔执待免之志,坦然无去就之謨。” 唐 元稹 《捉捕歌》:“主人坦然意,昼夜安寝寤。”《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笑得 华忠 倒有些不好意思,他却坦然无事的扶了个婆儿一路进来。” 鲁迅 《彷徨·祝福》:“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 四婶 装好祭品,和 阿牛 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盃和筷子。”
安定。
《南史·梁纪上》:“公受言本朝,轻兵赴袭,排危冒险,刚柔递用,坦然一方,还成藩服,此又公之功也。”
显然。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此理坦然,非所宜滞。”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坦然-中華語文大辭典坦然坦然ㄊㄢˇ ㄖㄢˊtǎnrán平靜舒泰,沒有隱瞞。[例]~面對|~無懼|神色~。
坦然-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坦然ㄊㄢˇ ㄖㄢˊtǎn rán③心安心安、處之泰然處之泰然③狼狽狼狽①平坦的樣子。《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平明視之,四望坦然,不知葬所。」②顯然、明顯。《文選.孔安國.尚書.序》:「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舉而行。」《文選.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若能內取子布,外擊劉備,以效赤心,用復前好,則江表之任,長以相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觀。」③坦白心安、處之泰然的樣子。唐.元稹〈捉捕歌〉:「主人坦然意,晝夜安寢寤。」《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笑得華忠倒有些不好意思,他卻坦然無事的扶了個婆兒一路進來。」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tǎn rán
1、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决定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
2、坦然接受生活给你的馈赠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3、要诚恳,要坦然,要慷慨,要宽容,要有平常心。
4、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
5、被拒后应该坦然以对。要自己定义自己,不要用外在指标定义自己。
6、淡泊是人生的一种坦然,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得失。
7、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8、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9、人生不过三万天,成功失败均坦然,是非恩怨莫在意,健康快乐最值钱。
10、读一本好书,会使你更加坚强,更加聪明,更加坦然。
11、人,生来孤独,因而也惧怕孤独,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坦然的面对孤独。
12、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13、如果你想一生摆脱苦难,你就得是神或者是死尸,想想他人的不幸,你就能坦然面对人生。
14、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15、事到如今,我们得坦然接受事实,不能继续自欺欺人下去。
16、他坦然地收拾起桌上的文件,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17、他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
18、出生入死是生命的自然历程,应予以坦然面对。
19、他能以坦然的心态对待误解。
20、做一个坚强的女子,坦然面对,勇敢体会,酸甜苦辣。
21、诚挚坦然的态度要比处处防范他人的态度有益得多。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tǎn rán
1、[释然]shì rán
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2、[漫然]màn rán
1.随便貌。 2.犹浑然,全然。 3.浩大貌。
3、[安然]ān rán
1.平安;安安稳稳:~无事。~脱险。 2.没有顾虑;很放心:~自若。只有把这件事告诉他,他心里才会~。
4、[平静]píng jìng
(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风浪已经~下去了。他说话的声音仍然很~。
5、[安心]ān xīn
1.存心;居心:~不善。谁知他安的什么心? 2.心情安定:~工作。家里事多,在外也难~。
反义词
tǎn rán
1、[忐忑]tǎn tè
心神不定:~不安。忑(tè)。
2、[惊惶]jīng huáng
惊慌:~不安。
3、[愕然]è rán
形容吃惊:意外的消息传来,大家都为之~。
4、[狼狈]láng bèi
传说狼和狈是同类的野兽,狈前腿极短,行动时要趴在狼的身上,所以用狼狈形容困窘的样子。也比喻相互勾结:~不堪。~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