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阱
拼音
kēng jǐ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kēng的字 拼音为jǐng的字 拼音为keng的字 拼音为jing的字基础解释
1.犹陷阱。 2.阬阱:亦作“阬笄”。陷阱。常比喻害人的圈套。详细解释
犹陷阱。
清 李渔 《凰求凤·翻卷》:“非聘,被人勾引入 天台 ,原不是自投坑阱。”
阬阱:亦作“阬笄”。陷阱。常比喻害人的圈套。
《后汉书·袁绍传》:“矰缴充蹊,阬穽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蹈机埳。”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赴阬穽而无猜,入罻罗而不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执法者奉王教,刖其手足,投诸阬穽。”《宋史·赵遹传》:“﹝ 卜漏 ﹞乃垒石为城,外树木栅,当道穿阬阱。”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坑阱-汉语大词典坑阱1.犹陷阱。
●清李渔《凰求凤·翻卷》:“非聘,被人勾引入天台,原不是自投坑阱。”
●晋潘岳《西征赋》:“儒林填于坑阱,《诗》《书》炀而为烟。”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苟自古著述其昏若此也,则知李斯之设坑阱,董卓之成帷盖,虽其所行多滥,终亦有可取焉。”
2.泛指深坑。
●清李渔《凰求凤·翻卷》:“非聘,被人勾引入天台,原不是自投坑阱。”
●晋潘岳《西征赋》:“儒林填于坑阱,《诗》《书》炀而为烟。”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苟自古著述其昏若此也,则知李斯之设坑阱,董卓之成帷盖,虽其所行多滥,终亦有可取焉。”
3.用以捕兽或擒敌的陷阱。常比喻害人的圈套。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微染风尘,便乖肃正,坑阱殊深,疮痏未复,纵得免死,莫不破家。”
●宋苏舜钦《舟至崔桥》诗:“余少在仕宦,接纳多交游,失足落坑阱,所向逢戈矛。”
●《明史·叶旺传》:“布针板沙中,旁设坑阱,伏兵以伺。”
坑阱(2)亦作“坑笄”。
陷阱。常比喻害人的圈套。
●《后汉书·袁绍传》:“矰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蹈机陷。”
●晋葛洪《抱朴子·仁明》:“赴坑阱而无猜,入罻罗而不觉。”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执法者奉王教,刖其手足,投诸坑阱。”
●《宋史·赵遹传》:“﹝卜漏﹞乃垒石为城,外树木栅,当道穿坑阱。”
同:坑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