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
拼音
dì zhǔ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ì的字 拼音为zhǔ的字 拼音为di的字 拼音为zhu的字基础解释
1.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依靠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2.指住在本地的人(跟外地来的客人相对):略尽~之谊。详细解释
当地的主人。对来往客人而言。
唐 郎士元 《春宴王补阙城东别业》诗:“山下古松当綺席,簷前片雨滴春苔,地主同声復同合,留欢不畏夕阳催。” 明 李贽 《与焦从吾》:“且当处穷之日,未必能为地主,是以未敢决来。”参见“ 地主之谊 ”。
神名。
《国语·越语下》:“皇天后土,四乡地主正之。” 韦昭 注:“乡,方也。天神地祇,四方神主,当征讨之。”《史记·封禅书》:“八神……二曰地主,祠 泰山 梁父 。”《汉书·郊祀志上》:“天子至 梁父 ,礼祠地主。”
田地的主人。
《元典章·刑部十八·宿藏》:“ 王拜驴 等於 贺二 地内掘得埋藏之物,於所得物内,一半没官,一半付告人;於地内得者,依上令,得物之人与地主停分。”
占有土地,靠剥削农民为生的人或阶级。
毛泽东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叫做地主。地主剥削的方式,主要的是收取地租。” 茅盾 《林家铺子》二:“一个多月前乡下人收获的晚稻也早已被地主们和高利贷的债主们如数逼光。”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地主-中華語文大辭典地主地主ㄉ丨ˋ ㄓㄨˇdìzhǔ1.住在本地的主人(對外來客人而言)。[例]盡~之誼。2.土地所有人。[例]他是~,要買地找他。3.指僅靠出租土地過生活的人。[例]從前的大~往往過度壓榨佃農,令人痛恨。
地主-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地主ㄉㄧˋ ㄓㄨˇdì zhǔ②田主田主②佃農佃農①住在本地的人。如:「盡地主之誼」。《左傳.哀公十二年》:「夫諸侯之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②以土地租與他人耕作或使用的土地所有權人。如:「你別小看了老王,他可是本地的大地主,附近的地幾乎全是他的。」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dì zhǔ
1、旧社会的地主对农民采取竭泽而渔式的剥削。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dì zhǔ
1、[田主]tián zhǔ
1.田神。《周礼·地官·大司徒》:“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郑玄 注:“田主,田神。后土,田正之所依也。”贾公彦 疏:“此田主,当在藉田之中依树木而为之,故云各以其野之所宜木。” 2.旧谓田地的所有者。《史记·陈杞世家》:“鄙语有之,牵牛径人田,田主夺之牛。径则有罪矣,夺之牛,不亦甚乎?”《宋史·宁宗纪三》:“詔两 浙、江、淮路,諭民杂种粟麦麻豆,有司毋收其赋,田主毋责其租。”孙中山《农民大联合》:“你所耕种的田,大多数都是租来的,租钱又贵,所以你们每年辛辛苦苦得来的钱,都是为商人和田主空劳动的。”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米﹞怎么能够不粜呢?田主方面的租是要缴的。”
反义词
dì zhǔ
1、[佃农]diàn nóng
租入全部或大 部分土地,自己从事劳动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