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
拼音
tǔ rǎ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ǔ的字 拼音为rǎng的字 拼音为tu的字 拼音为rang的字基础解释
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详细解释
泥土;土地。
《淮南子·说林训》:“土壤布在田,能者以为富。”《后汉书·公孙述传》:“ 蜀 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 李贤 注:“无块曰壤。” 宋 苏舜钦 《昇阳殿故址》诗:“瓦砾虽费犁,土壤颇肥衍。”
封地;领土。
《史记·孔子世家》:“今 孔子 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 楚 之福也。”《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 魏 与我风俗略同,土壤邻接,自 统万 距 魏 境裁百餘里。” 唐 无名氏 《灵应传》:“朝廷以西陲陷虏,芜没者三十餘州。将议举戈,復其土壤。”
指乡里。
《汉书·孙宝传》:“ 文 ( 侯文 )曰:‘我与 穉季 幸同土壤,素无睚眥,顾受将命,分当相直。’”《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於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志耳。” 杨树达 《读后汉书札记·光武纪上》:“土壤,谓乡里。”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土壤-中華語文大辭典土壤ㄊㄨˇ ㄖㄤˇtǔrǎnɡ覆蓋在地殼表層的泥土,可供植物生長與動物棲息。[例]~肥沃|工廠排放廢棄物使~遭受汙染。
土壤-辞源3【土壤】㊀泥土,土地。史記八七 李斯傳:“是以 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東觀漢記二三 公孫述:“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㊁封地,領土。史記 孔子世家:“今 孔丘得據土壤,賢弟子爲佐,非 楚之福也。”㊂鄉里。漢書七七 孫寶傳:“(侯)文曰:‘我與 穉季幸同土壤,素無睚眥,顧受將命,分當相直。’”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tǔ rǎng
1、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料。
2、时间是世界上的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3、只有放到肥沃的土壤里才会生根发芽。
4、友情就像地上的小草,信赖就是土壤里的养料。
5、空气湿润了,土壤湿润了,心情湿润了。
6、勤奋是聪明的土壤,勤学是聪明的钥匙。
7、凤仙花喜向阳的地势和疏松肥沃的土壤,在较贫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长。
8、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9、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把一株株幼苗**肥沃的土壤中。
10、土壤肥沃的地方适合庄稼生长。
11、造林是防止土壤流失最好的未雨绸缪之计。
12、有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常被束之高阁。
13、合理使用肥料,可以使土壤得到改良。
14、依旧是满城风雨,它弥漫在任何你涉足的土壤。
15、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
16、结果,土壤中的碱份增多,农田成了不毛之地。
17、大雨过后,新苗争先恐后地从土壤中冒了出来。
18、乡里的干部大多是土壤细流的,对当地的情况很熟悉。
19、植物从土壤里吸收养分。
20、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
21、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tǔ rǎng
1、[泥土]ní tǔ
1.土壤。 2.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