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照花
拼音
sì zhào huā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ì的字 拼音为zhào的字 拼音为huā的字 拼音为si的字 拼音为zhao的字 拼音为hua的字基础解释
传说中的花名。因花开光华四照,故名。语本《山海经·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 鹊山,其首曰 招摇之山 ……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郭璞 注:“言有光燄也。若木华赤,其光照地,亦此类也。”袁珂 校注:“华,光华。”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九衢之草千计,四照之花万品。”详细解释
传说中的花名。因花开光华四照,故名。语本《山海经·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 鹊山 ,其首曰 招摇之山 ……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郭璞 注:“言有光燄也。若木华赤,其光照地,亦此类也。” 袁珂 校注:“华,光华。”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九衢之草千计,四照之花万品。”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四照花-植物分类词典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纲
目中文名: 伞形目
科编号: 272
科中文名: 山茱萸科
科拉丁名: Cornaceae
属中文名: 四照花属
属拉丁名: Dendrobenthamia
种中文名: 四照花
种拉丁名: 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DC.) Fang var. chinensis (Osborn) Fang
其它属名:
种下等级: Dendrobenthamia kousa Hance var. chinensis (Osborn) Fang;
种下等级:b.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A. P. DC.) Fang var. huaxiensis Fang et W.
K. Hu; 种下等级:c.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A. P. DC.) Fang var. leucotricha
Fang et Hsieh
生境: 森林中
海拨低限: 600
海拨高限: 2200
是否中国特有: 是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国内分布: 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所在卷册: 56
四照花
【拼音名】
Sì Zhào Hu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四照花的叶、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ndrobenthamia japonica(DC.)Fang var.chinensis(Osborn)Fang[Cornus kousa Harms ex Diels;C.kousa Hance var.chinensis Osbor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落叶小乔木,高3-5m。树皮灰白色;小枝暗绿色,嫩枝被柔毛。叶对生于短侧枝梢端;叶柄长5-10mm,疏生棕色柔毛;叶片纸质或厚纸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5-12cm,宽3.5-7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均疏被白色柔毛。头状花序球形,约由40-50朵花聚集而成;总花梗长4.5-7.5cm;总苞片4,白色,两面近于无毛;花萼管状,上部4裂,花萼内侧有1圈褐色短柔毛;花瓣4,黄色;雄蕊4,与花瓣互生;子房下位,2室,花柱1,从垫状花盘中伸出,被白色柔毛。果序球形,成熟时暗红色,直径1.5-2.5cm;总果梗纤细,长5.5-9cm,近于无毛,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2200m的森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性味】
味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
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撒或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