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三公
拼音
sì shì sān gō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ì的字 拼音为shì的字 拼音为sān的字 拼音为gōng的字 拼音为si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san的字 拼音为gong的字基础解释
东汉 袁绍,自其高祖至父辈,四代皆有居三公位者,时称“四世三公”。详细解释
东汉 袁绍 ,自其高祖至父辈,四代皆有居三公位者,时称“四世三公”。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高祖父 安 为 汉 司徒。自 安 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裴松之 注引 晋 华峤 《后汉书》曰:“ 安 字 邵公 …… 章帝 时至司徒,生 蜀郡 太守 京 。 京 弟 敞 为司空。 京 子 汤 ,太尉。 汤 四子:长子 平 , 平 弟 成 ,左中郎将,并早卒; 成 弟 逢 , 逢 弟 隗 ,皆为公。”《三国演义》第五回:“ 操 曰:‘ 袁本初 四世三公,门多故吏, 汉 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
按字解释
四:基数。四。
世:父子相继。
三公:执掌朝政的大臣。
词典解释
四世三公-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四世三公
【出典】 《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附《杨彪传》:“及魏文帝受禅,欲以彪为太尉,先遣使示旨。彪辞曰:‘彪备汉三公……耄年被病,岂可赞惟新之朝?’……黄初六年卒于家。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唐·李白《送杨燕之东鲁》诗:“四代三公后,清风播人天。”(见《全唐诗》卷一七六)
【释义】 东汉时,杨震、其子杨秉、其孙杨赐与曾孙杨彪、杨奇等人,四代人皆位至三公。后世常用此事作为咏高门世家的典故。
【例句】 四世三公毡复旧,况蜀珍、先已登廊庙。(姚勉《贺新郎·送杨帅参之任》3091)这里借同姓相切,称美杨帅将继承并恢复杨氏世代高门的事业。
四世三公
【拼音】:sì shì sān gōng
解释
世:父子相继;三公:执掌朝政的大臣。指世代官居高位。
出处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记载:汉代袁安在汉章帝刘烜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
示例
吾家~,百姓所归;吾效应天顺人,正位九五。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出处
引证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汉代袁安在汉章帝刘炟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
近代-蔡东藩--《后汉演义》:卓已得握大权,遂有心废立,自思袁氏四世三公,可倚为党援,压服人心。
故事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汉代袁安在汉章帝刘炟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
近代-蔡东藩--《后汉演义》:卓已得握大权,遂有心废立,自思袁氏四世三公,可倚为党援,压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