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啼血

拼音

tí xuè

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í的字 拼音为xuè的字 拼音为ti的字 拼音为xue的字

基础解释

传说杜鹃总要啼到口里出血才止,所以用啼血指杜鹃啼得悲苦。

详细解释

  1. 指杜鹃鸟哀鸣出血或杜鹃哀鸣所出之血。杜鹃鸟口红,春时杜鹃花开即鸣,声甚哀切。古人误传其“夜啼达旦,血渍草木”。

    唐 顾况 《子规》诗:“ 杜宇 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 宋 真山民 《啄杜鹃》诗:“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清 陈维崧 《虞美人》词:“无聊笑捻花枝説,处处鹃啼血。” 鲁迅 《野草·希望》:“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了?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胡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杜鹃》。参见“ 啼魂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啼血-中華語文大辭典

啼血ㄊ丨ˊ ㄒ丨ㄝˇtíxiěㄊ丨ˊ ㄒㄩㄝˋtíxuè〈書〉指杜鵑鳥悲鳴。杜鵑鳥口腔上皮和舌部均為紅色,春時杜鵑花開即鳴,聲甚哀切。古人誤傳其「夜啼達旦,血漬草木」,以為杜鵑總要啼到口裡出血才止。[例]杜宇冤亡積有時,年年~動人悲(唐‧顧況〈子規詩〉)。

啼血-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啼血
【出典】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杜鹃始阳相催而鸣,先鸣者吐血死。常有人山行,见一群寂然,聊学其声,便呕血死。初鸣,先听其声者主离别。”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见《全唐诗》卷四三五)参见“血洒芳枝”条。
【释义】 传说杜鹃鸟夜啼吐血;又说,先闻杜鹃鸣的人,将有悲伤离别之事。后因用作咏杜鹃及咏人之悲伤离别的典故。
【例句】 ①露和啼血染花红,恨过千家烟树杪。(欧阳修《玉楼春·子规》135)这里用子规(杜鹃)啼血来烘托下文描写的女子怨恨情人不归的情景。②彩楼天远,夜夜襟袖染啼血。(秦观《兰陵王》[雨初歇]486)这里用“啼血”来渲染想念情人的极度哀伤。③不胜凄断,杜鹃啼血。(贺铸《子夜歌》[三更月]511)这里用杜鹃啼血来映衬情人阻隔、音尘断绝的悲哀。④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958)这里用“啼血”来描述作者自己想念北方故土时的悲痛情态。⑤恼杀行人,东风里、为谁啼血。(康与之《满江红·杜鹃》1308)这里用啼血之典切合题面,并为全篇的伤离恨别的主旨先作铺垫。⑥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1914)这里用杜鹃啼血来渲染映衬作者自己满腔的身世家国愁怨,并切合与茂嘉弟分离的哀伤之情。⑦叹子规、闲管昔人愁,啼成血。(刘克庄《满江红》[嫌杀双轮]2619)这里用埋怨子规管人愁苦而啼血,来表达对于人世离别的深沉感慨。⑧枝头杜宇啼成血,陌头杨柳吹成雪。(刘克庄《忆秦娥·暮春》2644)这里用杜鹃啼血来表示作者对于春归的感伤。⑨伤情万感,暗霑啼血襟袖。(柴望《念奴娇·山河》3028)这里用啼血表示对于南宋灭亡的无恨哀伤。⑩想春深铜雀,梦残啼血。(邓剡《满江红·广斋谓柳山……》3308)这里用“啼血”渲染亡国的悲痛。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tí xuè

1、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啼血的反义词 啼血的近义词 啼血的同音词 杜鹃泣血 鹃啼 哀吟 凄恻 断肠 泣泪 悲吟 怅恨 啼血的啼是什么意思 啼血的血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在搜

  • 啼血的词语
  • 啼能组什么词
  • 啼能组什么词语
  • 啼可以组什么词
  • 啼可以组什么词语
  • 啼字可以组什么词
  • 啼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啼字能组什么词
  • 啼字能组什么词语
  • 啼字开头的成语
  • 啼字结尾的成语
  • 血能组什么词
  • 血能组什么词语
  • 血可以组什么词
  • 血可以组什么词语
  • 血字可以组什么词
  • 血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血字能组什么词
  • 血字能组什么词语
  • 血字开头的成语
  • 血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