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秦庭
拼音
kū qín tí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kū的字 拼音为qín的字 拼音为tíng的字 拼音为ku的字 拼音为qin的字 拼音为ting的字基础解释
春秋 楚国 伍员,因家族被 楚 王诛灭而奔 吴,谓其友 申包胥 曰:“我必復 楚国!”包胥 曰:“子能復之,我必能兴之。”后 伍 率 吴 兵破 楚,申包胥 乞师于 秦。秦 王不许。申“立依於庭墙而哭,日夜不絶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 为所感,遂救 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为请兵抒国难之典。唐 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诗:“申包 哭 秦 庭,泣血将安仰?”唐 杜甫《秦州见敕目薛璩毕曜迁官》诗:“独惭投 汉 阁,俱议哭 秦 庭。”梁斌《播火记》十二:“要是一下子闹起红军来,咱到哪里哭 秦 庭去?”亦省作“哭庭”。明 张煌言《上鲁国主启》:“﹝臣﹞虽乖哭庭之义,尚图扫境之功。”详细解释
春秋 楚国 伍员 ,因家族被 楚 王诛灭而奔 吴 ,谓其友 申包胥 曰:“我必復 楚国 !” 包胥 曰:“子能復之,我必能兴之。”后 伍 率 吴 兵破 楚 , 申包胥 乞师于 秦 。
秦 王不许。 申 “立依於庭墙而哭,日夜不絶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秦 为所感,遂救 楚 。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为请兵抒国难之典。 唐 李白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诗:“ 申包 哭 秦 庭,泣血将安仰?”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璩毕曜迁官》诗:“独惭投 汉 阁,俱议哭 秦 庭。” 梁斌 《播火记》十二:“要是一下子闹起红军来,咱到哪里哭 秦 庭去?”亦省作“ 哭庭 ”。 明 张煌言 《上鲁国主启》:“﹝臣﹞虽乖哭庭之义,尚图扫境之功。”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哭秦庭-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哭秦庭哭庭、哭秦兵、哭救楚
【出典】 《左传·定公四年》:伍子胥引吴师攻楚,“申包胥如秦乞师。……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释义】 春秋时,楚大夫申包胥为解救楚国急难,在秦国朝堂痛哭七日夜,使秦国答应出兵救援。后世用作忠愤救国或乞求援军的典故。
【例句】 ①莫救夷陵火,无复秦庭哭。(李百药《郢城怀古》534)这里用申包胥“秦庭哭”典,谓楚已灭亡,再无如申包胥之人,向他国乞兵救国。②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固将弃天地而遗身。(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1719)这里引哭秦庭事作为用世的范例。借以表现自己若不能用世救国则将退隐的思绪。③悲作楚地囚,何由哭秦庭。(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1756)这里借申包胥为喻追述自己的复国忠愤之情。④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1816)这里以申包胥为喻,自述复国忠愤之情。⑤使者哭其庭,救兵终不至。(韦应物《睢阳感怀》1968)为解睢阳之围,南霁云奉张巡命向贺兰进明求援军,曾断指明志。这里以申包胥“哭秦庭”相比。⑥独惭投汉阁,俱议哭秦庭。(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2427)这里以“哭秦庭”喻指寄希望于节镇出兵讨伐安史。⑦包胥心独许,连夜哭秦兵。千乘徒虚尔,一夫安可轻。(元稹《楚歌十首》其六4476)这里用战国时申包胥哭秦救楚事,表明礼聘贤士的重要。
哭秦庭春秋楚国伍员,因家族被楚王诛灭而奔吴,谓其友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包胥曰:“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后伍率吴兵破楚,申包胥乞师于秦。
秦王不许。
●申“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为所感,遂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为请兵抒国难之典。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诗:“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
●唐杜甫《秦州见敕目薛璩毕曜迁官》诗:“独惭投汉阁,俱议哭秦庭。”
●梁斌《播火记》十二:“要是一下子闹起红军来,咱到哪里哭秦庭去?”亦省作“哭庭”。
●明张煌言《上鲁国主启》:“﹝臣﹞虽乖哭庭之义,尚图扫境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