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铃
拼音
hé lí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hé的字 拼音为líng的字 拼音为he的字 拼音为ling的字基础解释
古代车铃。和在轼前,铃在旗上。《诗·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左传·桓公二年》:“鍚鑾和铃,昭其声也。”杜预 注:“和在衡,铃在旂,动皆有鸣声。”孔颖达 疏:“和亦铃也。以处异,故异名耳。”《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 晋 傅玄《良马赋》:“结以轻轩,节以和铃。”详细解释
古代车铃。和在轼前,铃在旗上。
《诗·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左传·桓公二年》:“鍚鑾和铃,昭其声也。” 杜预 注:“和在衡,铃在旂,动皆有鸣声。” 孔颖达 疏:“和亦铃也。以处异,故异名耳。”《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 晋 傅玄 《良马赋》:“结以轻轩,节以和铃。”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和铃-汉语大词典和铃古代车铃。和在轼前,铃在旗上。
●《诗·周颂·载见》:“龙旗阳阳,和铃央央。”
●《左传·桓公二年》:“钖銮和铃,昭其声也。”
杜预注:“和在衡,铃在旗,动皆有鸣声。”
●孔颖达疏:“和亦铃也。以处异,故异名耳。”
●《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晋傅玄《良马赋》:“结以轻轩,节以和铃。”
和铃
【出典】 《诗经·周颂·载见》:“龙旗阳阳,和铃央央。” 又,《左传·桓公二年》: “锡銮和铃,昭其声也。”杜预注: “和在衡,铃在旗,动皆有鸣声”。又,《周礼·夏官·大驭》:“凡驭路仪,以鸾和为节。”郑玄注:“鸾在衡,和在轼,皆以金为铃。”
【释义】 “和”与“铃”都是古代车铃,挂在车前的叫“和”,挂在旗上的叫铃。鸾也是车铃,也有与和同用,如“和鸾”。
【例句】 声应和铃,乐奏英茎。(钟嗣成[双调·折桂令] 《咏西域吉诚甫》)这一小令咏西域才人吉诚甫,说他的曲子很动听,像车铃一样,和、铃相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