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
拼音
mìng lì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ìng的字 拼音为lìng的字 拼音为ming的字 拼音为ling的字基础解释
1.上级对下级有所指示:连长~一排担任警戒。 2.上级给下级的指示:司令部昨天先后来了两道~。详细解释
发令以使之。谓发令而使其做某事。现指上对下发指示。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时后前母姊女 贾氏 亦以选入,生 肃宗 。帝以后无子,命令养之。”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六:“宪兵团长抢过扩音器,便命令群众迅速解散。”
帝王的诏命;朝廷的文书。后指上对下所发的指示。
《楚辞·天问》“何亲揆发足, 周 之命以咨嗟” 汉 王逸 注:“当此之时, 周 之命令已行天下,百姓咨嗟叹而美之也。” 宋 梅尧臣 《重赋白兔》诗:“见公於鉅鼇之峰,正草命令辞如虹。” 明 高明 《琵琶记·强就鸾凤》:“独立画堂听命令,珠帘底下一声传。”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根据上级给他的命令,他早就想拉拢 徐义德 和 梅佐贤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命令-中華語文大辭典命令命令ㄇ丨ㄥˋ ㄌ丨ㄥˋmìnɡlìnɡ1.上級指令下級。[例]長官~軍隊進攻。2.上級給下級的指令。[例]人事~|服從~。
命令-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命令ㄇㄧㄥˋ ㄌㄧㄥˋmìng lìng號令號令、下令下令、敕令敕令、飭令飭令懇求懇求、請求請求、哀求哀求①發出號令,使人遵行。《後漢書.卷一〇.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紀》:「帝以后無子,命令養之。」②上對下的號令。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一九齣》:「獨立畫堂聽命令,珠簾底下一聲傳。」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mìng lìng
1、命令一下达,大家马上行动起来。
2、肠里出来肠里热。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
3、他那严肃的口吻,就像在战场上下达命令。
4、夏姑娘走了,秋姑娘又来了。柳叶听了秋姑娘的命令,全都掉落。
5、法律的效力在于命令、禁止、允许和惩罚。
6、不要命令你的孩子绝对服从你,因为绝对服从的都是没有生命的,落叶不会逆风而飞。
7、是宽容而不是纵容,是诱导而不是命令。
8、如果谁希望自己的儿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他自己便应十分尊重他的儿子。
9、一个忠贞的军人,跟狮子那么勇敢,跟婴儿那么驯顺,他只知道执行命令。
10、接到出警命令,消防队员火速赶到了现场。
11、小明病了,老师给他下了道强硬的命令———回家好好休息。
12、强迫执行命令是解决不了思想问题的。
13、连长一下命令,战士们立刻冲出了战壕。
14、一接到上级命令,驻地人民子弟兵迅速奔赴抗洪前线。
15、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16、战士们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等候着上级的命令。
17、作为一名士兵,要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
18、司令员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原地待命。
19、他总喜欢以领导的口吻下命令。
20、接到命令后,广大解放军战士立刻投入到了抗洪第一线。
21、接到命令,部队立即出发。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mìng lìng
1、[吩咐]fēn fù
fēn fu的又音。义同“吩咐fēn fu”。
2、[号召]hào zhào
召唤(群众共同去做某事):响应~。~全市青年积极参加植树造林。
3、[敕令]chì lìng
1.皇帝下达命令。 2.皇帝下达的命令。
4、[驱使]qū shǐ
1.强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不堪~。 2.推动:被好奇心所~。
5、[号令]hào lìng
1.军队中用口说或军号等传达命令:~三军。 2.指挥军队行动的命令和指示。特指战斗时指挥作战的命令。
6、[责令]zé lìng
命令(某人或某机构)负责做成某事:~有关部门查清案情。
7、[下令]xià lìng
下达命令;发布命令:~出击。~解散。
8、[手令]shǒu lìng
亲手写的命令。
9、[口令]kǒu lìng
1.战斗、练兵或做体操时以简短的术语下达的口头命令:喊~。 2.在能见度不良等情况下识别敌我的一种口头暗号,一般以单词或数字表示:问~。对~。
10、[指令]zhǐ lìng
1.指示;命令:团长~三营火速增援。 2.上级给下级的指示或命令:这是谁下的~? 3.旧时公文的一类,上级机关因下级机关呈请而有所指示时称为指令。 4.计算机系统中用来指定进行某种运算或要求实现某种控制的代码。
反义词
mìng lìng
1、[央求]yāng qiú
恳求:再三~,他才答应。
2、[恳求]kěn qiú
恳切地请求:我~他不要这样做。
3、[哀求]āi qiú
苦苦请求:~饶命。百般~。
4、[听命]tīng mìng
听从命令:俯首~。~于人。
5、[请求]qǐng qiú
1.说明要求,希望得到满足:~援助。他~上级给他最艰巨的任务。 2.所提出的要求:领导上接受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