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理
拼音
míng lǐ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íng的字 拼音为lǐ的字 拼音为ming的字 拼音为li的字基础解释
1.名称与道理。 2.特指魏晋及其后清谈家辨析事物名和理的是非同异。详细解释
名称与道理。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名理》:“审察名理名冬(终)始……能与(举)冬始,故能循名廏(究)理。”帛书整理小组注:“‘理’下‘名’字疑衍文。”《鹖冠子·泰录》:“泰一之道,九皇之傅,请成於泰始之末,见不详事於名理之外。”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罗汉》:“时癸丑会试举人题…… 米 叹其难。 罗汉 为阐发传註,名理灿然。” 郭沫若 《释玄黄》:“焦的内含,可兼容黑、黄两色,而足下使焦字与黑字相等,这恐怕在名理上说不过去吧。”
特指 魏 晋 及其后清谈家辨析事物名和理的是非同异。
《三国志·魏志·锺会传》:“及壮,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晋书·范汪传》:“博学多通,善谈名理。”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名理-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名理ㄇㄧㄥˊ ㄌㄧˇmíng lǐ①名家的理論,即辨別是非同異的理論。《晉書.卷七五.范汪傳》:「汪乃廬於園中,布衣蔬食,然薪寫書,寫畢,誦讀亦遍,遂博學多通,善談名理。」②有關邏輯或語詞概念方面的道理。
名理-辞源3【名理】㊀名稱與道理。馬王堆 漢墓帛書 經法 名理:“審察名理名冬(終)始。”鶡冠子 泰錄:“泰一之道,九皇之傅,請成於泰始之末,見不詳事於名理之外。”㊁ 魏 晉時把辨别分析事物是非、道理,叫作名理。三國志 魏 鍾會傳:“及壯,有才數技藝,而博學精練名理。”世説新語 言語:“裴僕射(頠)善談名理,混混有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