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实相副
拼音
míng shí xiāng fù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íng的字 拼音为shí的字 拼音为xiàng的字 拼音为fù的字 拼音为ming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xiang的字 拼音为fu的字基础解释
名声和实际一致。详细解释
- 【解释】:名声和实际一致。
- 【出自】:汉·陆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
- 【示例】:又如臣下有所建议,君主便叫他去做,看他能照所说的作到否。~的赏;否则罚。
◎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按字解释
名:名字;名称。
实:实际;事实。
相:互相。
副:符合。
词典解释
名实相副-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名實相副
名实相副-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名實相副
出处
汉·陆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引证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于忠传》: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既表贞固之诚,亦所以名实相副也。
东汉末年-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
南朝宋-范晔-七〇-《后汉书·孔融传》:文举(孔融)盛叹鸿豫(郗虑)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
唐-张九龄--《敕处分县令》:(卿等)若能理化有声,名实相副,必有超擢,终不食言。
清-张廷玉等--《明史·黄泽传》:科举所以求贤,必名实相副。
当代-凌宇--《沈从文传》:原籍新西兰、在中国居住了数十年的艾黎老人,曾称凤凰和福建长汀是中国“两个最美的小城”,倒也名实相副。
近代-蔡东藩、许廑父-第六六回-《民国演义》:蔡锷语老人道:“地号松坎,果然名实相副,但我军留住此间,老翁不如归休,免得多劳。”
当代-郑逸梅--《运刀如笔,浑成自然》:从此孝穆的竹刻震动了西方艺坛,各刊物纷载其事,这个荣誉,确是名实相副。
唐-杜甫--《进封西岳赋表》:顷岁,国家有事于郊庙,幸得奏赋,待制于集贤,委学官试文章,再降恩泽,乃猥以臣名实相副,送隶有司,参列选序。
清-傅维鳞--《明书·选举志二》:国初有保举之令,凡保举孝廉人材及山林隐逸,礼部行其地方官,察果名实相副者,上之礼部,转咨吏部用,其后皆吏部行而礼部掌岁贡焉。
当代-胡守为--《汉魏的浮华士风》:刘邵认为由于个人的局限,要使人物评议能恰如其分,真正做到名实相副,并不容易。
故事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于忠传》: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既表贞固之诚,亦所以名实相副也。
东汉末年-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
南朝宋-范晔-七〇-《后汉书·孔融传》:文举(孔融)盛叹鸿豫(郗虑)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
唐-张九龄--《敕处分县令》:(卿等)若能理化有声,名实相副,必有超擢,终不食言。
清-张廷玉等--《明史·黄泽传》:科举所以求贤,必名实相副。
当代-凌宇--《沈从文传》:原籍新西兰、在中国居住了数十年的艾黎老人,曾称凤凰和福建长汀是中国“两个最美的小城”,倒也名实相副。
近代-蔡东藩、许廑父-第六六回-《民国演义》:蔡锷语老人道:“地号松坎,果然名实相副,但我军留住此间,老翁不如归休,免得多劳。”
当代-郑逸梅--《运刀如笔,浑成自然》:从此孝穆的竹刻震动了西方艺坛,各刊物纷载其事,这个荣誉,确是名实相副。
唐-杜甫--《进封西岳赋表》:顷岁,国家有事于郊庙,幸得奏赋,待制于集贤,委学官试文章,再降恩泽,乃猥以臣名实相副,送隶有司,参列选序。
清-傅维鳞--《明书·选举志二》:国初有保举之令,凡保举孝廉人材及山林隐逸,礼部行其地方官,察果名实相副者,上之礼部,转咨吏部用,其后皆吏部行而礼部掌岁贡焉。
当代-胡守为--《汉魏的浮华士风》:刘邵认为由于个人的局限,要使人物评议能恰如其分,真正做到名实相副,并不容易。
造句
míng shí xiāng fù
1、又如臣下有所建议,君主便叫他去做,看他能照所说的作到否。名实相副的赏;否则罚。 ◎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míng shí xiāng fù
1、[名副其实]míng fù qí shí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2、[名符其实]míng fú qí shí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同“名副其实”。
3、[名实相符]míng shí xiāng fú
名声与实际一致。
反义词
míng shí xiāng fù
1、[名不副实]míng bù fù shí
副:相称,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2、[有名无实]yǒu míng wú shí
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