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同实异
拼音
míng tóng shí y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íng的字 拼音为tóng的字 拼音为shí的字 拼音为yì的字 拼音为ming的字 拼音为tong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yi的字基础解释
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详细解释
- 【解释】: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
按字解释
名:名字,人或事物的称谓。
同:一样,没有差异。
实:实际;事实。
异:不相同的。
词典解释
名同实异-中华成语大词典名同实异
【拼音】:míng tóng shí yì
解释
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
出处
《韩非子·奸劫弑臣》:“俱与有术之士有谈说之名,而实相去千万也,此夫名同而实异者也。”
示例
元稹所说均田是均田赋,与唐朝前期的均田制~。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事物
名同实异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
●《韩非子·奸劫弑臣》:“俱与有术之士有谈说之名,而实相去千万也,此夫名同而实异者也。”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元稹所说均田是均田赋,与唐前期的均田制名同实异。”
出处
引证
近代-范文澜-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中国通史》:元稹所说均田赋,与唐前期的均田制名同实异。
晋-戴凯之--《竹谱》:是桂竹有二种,名同实异,其形未详。
宋-释赞宁-卷五-《宋高僧传》:江陵玄奘与三藏法师,形影相接,相去几何。然其名同实异,亦犹蔺相如得强秦之所畏,马相如令杨雄之追慕,然则各有所长短,亦可见也。
清-和珅-卷五六-《钦定热河志》:是五者,名同实异,论古者每易于相混。
故事
近代-范文澜-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中国通史》:元稹所说均田赋,与唐前期的均田制名同实异。
晋-戴凯之--《竹谱》:是桂竹有二种,名同实异,其形未详。
宋-释赞宁-卷五-《宋高僧传》:江陵玄奘与三藏法师,形影相接,相去几何。然其名同实异,亦犹蔺相如得强秦之所畏,马相如令杨雄之追慕,然则各有所长短,亦可见也。
清-和珅-卷五六-《钦定热河志》:是五者,名同实异,论古者每易于相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