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敌忾
拼音
tóng xīn dí kài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óng的字 拼音为xīn的字 拼音为dí的字 拼音为kài的字 拼音为tong的字 拼音为xin的字 拼音为di的字 拼音为kai的字基础解释
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详细解释
- 【解释】: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
按字解释
同:共同。
心: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
敌:敌人。
忾:愤恨。
词典解释
同心敌忾-中华成语大词典同心敌忾
【拼音】:tóng xīn dí kài
解释
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
出处
清·魏源《圣武记》第八卷:“勉以同心敌忾,为长庚雪雠愤。”
示例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国会为治本外交之本》:“是故政府之对国民也,当公听并观,以收~,而不可过事猜防。”
近义词
同仇敌忾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同心敌忾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
●清魏源《圣武记》卷八:“勉以同心敌忾,为长庚雪雠愤。”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国会为治外交之本》:“是故政府之对于国民也,当公听并观,以收同心敌忾之效,而不可过事夫猜防。”
出处
引证
当代-戚其章、王如绘--《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郑观应主张“练民兵庶足以助官军”,“使人尽知兵,同心敌忾”。
现代-张枬、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国会为治外交之本》:是故政府之对于国民也,当公听并观,以收同心敌忾之效,而不可过事夫猜防。
故事
当代-戚其章、王如绘--《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郑观应主张“练民兵庶足以助官军”,“使人尽知兵,同心敌忾”。
现代-张枬、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国会为治外交之本》:是故政府之对于国民也,当公听并观,以收同心敌忾之效,而不可过事夫猜防。